当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提交了载明具体分配方案的有效决议,并请求公司分配利润,但公司拒绝分配利润且其关于无法执行决议的抗辩理由不成立时,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公司按照决议载明的具体分配方案向股东分配利润。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四条,法院应当根据该法律依据来判决公司按照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有效决议分配利润。
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
资本保全是责任有限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原则之一。在利润分配中,企业不能侵蚀资本。利润的分配是对经营中资本增值额的分配,而不是对资本金的返还。按照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应首先弥补亏损,再进行其他分配。
根据风险承担的顺序及其合同契约的规定,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权人到期的债务,以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防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的生存。此外,企业在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的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方能执行。
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而利润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该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法人被控制和操纵而违背公平原则。该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完善了法人制度,对滥用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新公司法中公司设立门槛的变化。新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额规定,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不再限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使得公司设立条件更加灵活和便利,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
关联公司的定义和法律要件,关联公司指由多个股东组成的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担连带无限责任。适用法人人格否认需满足主体、行为和结果三个要件,包括债权人资格、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的行为以及损害债权人权益的严重性。涉及人格混同的关联企业同样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