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合同有效而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应当区分不同情形确定担保人的赔偿责任:
(1)债权人与担保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2)担保人有过错而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对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3)债权人有过错而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2、法律依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七条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订立合同,双方当事人应以平等主体身份,协商约定,其合同中约定的每一条款,都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一方以欺诈的方式,在对方当事人不明其具体情况下和受一方当事人胁迫,在无奈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其合法权益肯定会因此而受到损害,这种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是无效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为达到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而事先达成某种协议或默契而订立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违法合同,是无效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合同的形式、内容、格式都是合法的,但其订立合同的目的是非法的,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如以合法的掩盖其非法占有的目的的合同,是。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订立这种合同的当事人,其目的是为满足自己的私利,其危害性是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侵害国家、集体和公众利益,以损害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所谓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和违反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不是指地方制定的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属合同的相关问题。在没有主合同或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担保合同是无效的,担保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担保合同应包含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履行期限等内容。若合同内容不完全具备,可进行补正。担保合同的有效性依赖于主合同的有效性。
反担保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方式及限制。同时,文章还分析了保证合同变更对反担保效力的影响,涉及担保合同无效和主合同解除后的担保合同效力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保证合同的必要内容,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和保证担
合同中的抵押权问题,涉及抵押人、债务人和债权人的相关事宜。文章强调了签订担保合同时需要注意的风险提示,如公司法人需提供公司章程、认清担保主体等。同时,明确了乙方为甲方提供抵押担保的主债务及其范围,并规定了乙方用以提供抵押担保的财产。文章还提醒了流质条
担保合同债务人与主合同不一致时,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担保合同被视为无效,担保人和债务人需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在选择抵押财产时,应注意其合法性、真实性、变现能力,并考察保证人的资格。此外,还需办理法律规定的手续,采取其他预防手段核实担保财产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