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2)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2、法律依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冒充好友借钱涉嫌诈骗行为,如果对方行为真的构成诈骗行为,警方会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破案,通常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1、诈骗犯罪案件中,诈骗犯被抓获后,如果已经追缴了赃款,会退还被害人。
2、如果公安机关没有在侦查过程中追缴到赃款,无法退还被害人。之后,在法院审理后,会在刑事判决中责令犯罪人退赔被害人损失。
3、犯罪人出狱后,未退赔被害人损失的,被害人可以申请法院刑事审判庭将刑事判决书确定的退赔内容移送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
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诈骗罪中夫妻唯一住房是否会没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房屋是合法财产,则不会被没收,但如果房屋是诈骗所得且非生活必需品,则可能会被没收。文章还讨论了被诈骗的钱能否追回的问题,指出需要综合考虑追回可能性、积极配合警方以及追缴赃款的归属等方面。
罚金与违法所得的关系,指出罚金是一种经济处罚,与违法所得没有直接关系。文章介绍了常见的罚金数额确定方式,包括无限额罚金制、限额罚金制等。每种方式都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和犯罪情节而有所不同,旨在打击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
刑罚罚金的标准并非固定数值,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有所差异。对于轻微犯罪,罚金可能较低,如交通违法类犯罪;而对于严重经济或暴力犯罪,罚金标准会大幅提高。另外,还讨论了拘役的缓刑期限及其相关规定。罚金标准旨在实现法律的公正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