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如果罪行比较严重,但主观恶性不大,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并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发生,检察院可以不批准逮捕:
(1) 初次犯罪或过失犯罪;
(2) 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
(3) 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
(4) 自首或立功表现;
(5) 犯罪后认罪认罚,或积极退赃并尽力减少和赔偿损失,得到被害人谅解;
(6) 不属于共同犯罪的主犯或集团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7) 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在校学生;
(8) 其他不需要批准逮捕的情形。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被告人有两种情况:
1. 对于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如果办案人员认为需要逮捕被告人,由法院院长决定;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被告人的逮捕,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 对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未予逮捕的被告人,如果人民法院认为符合逮捕条件,也可以决定逮捕。
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后,由法院院长签发《决定逮捕通知书》,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如果是公诉案件,还需通知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被告人,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对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因犯罪需要逮捕的,应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务委员会许可、同意后方可决定逮捕。对于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因犯罪需要逮捕的,应按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审查批捕时间是否计入拘留期限的问题。明确拘留期限的定义为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期限,包括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应计入拘留期限,且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为
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情况,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提请审查批准。同时,根据案件情况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限有明确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逮捕必要性依法逮
普通程序轻伤案件的办理时间及其相关程序和法律知识。涉及立案程序的接受和审查,警察办案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逮捕审查、侦查羁押期限和侦查终结等环节,以及自诉制度等其他相关法律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办理时间没有固定规定,需根据案件实际情
证据不足不批捕的案子的处理方式。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将不予批捕并通知公安机关。同时,文章还详述了逮捕的法律规定及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包括不同情况下的逮捕条件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