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附带民事诉讼 > 诈骗罪被害人的赔偿相关规定是什么

诈骗罪被害人的赔偿相关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2-05-10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633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在诈骗案中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民事赔偿,要求赔偿的方式有两种,一如果刑事案件没判决的,被告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如果已经判决的,只能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关于诈骗罪被害人的赔偿相关规定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诈骗罪被害人的赔偿相关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诈骗案件中,如果罪犯已经被定罪(即被判刑的),被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罪犯退还被骗款项。在诈骗犯罪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要求民事赔偿的的方式主要有二种:

1、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的,则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如果法院已经判决的,则被害人应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诈骗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哥们义气”,也只好“束手就擒”,更有甚者,把有人寻访看做一咱荣耀,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继而“慷慨解囊”。

2、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当前,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现在有些同学出去做兼职、家教等,就可能会遇上这种情况。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进行诈骗或利用同学们作为其兼职劳动力,从中大捞一把。

3、以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此类骗子多以社会上的“能人、名流”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商人、气功大师等,抬高自己身价,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这类诈骗手段较为单一,较易识破。

4、以遇到某种困境急需别人帮助的身份进行诈骗,从目前来看此类骗子多以走失的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都比较原始,大家稍加思考就能识破。

5、以小利取信,进行诈骗为实

此类骗子极为狡猾,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先以曾许诺的利益予以兑现,让人感到此人所做的事可信,待取得信任后,就狠狠地敲一把,让人在绝对信任和不知不觉中蒙受重大的损失,此类诈骗计划周密、发现不易,危害性较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 请问一下那个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

    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的相关内容。涉案人员侵犯的是公务单位的活动及管理秩序,而非个人权益,因此被妨碍的公务人员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精神损失赔偿,当事人无法就精神层面的伤害请求赔偿。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

  •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的相关内容。在刑事诉讼阶段,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之人为了实现对被告人的民事法律救济,会进行附带民事授权。被授权者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行使相关诉讼权利,以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人身份

  • 刑事附带民事案子提交材料
  • 套路贷已离职人员怎么判
  • 三角诈骗和诈骗罪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