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罗某驾驶租赁的轿车,在县城迎宾大道中心路段,尾随被害人饶某驾驶的小轿车,当对方变更车道时,便驾车故意快速碰撞被害人车辆后尾部,造成两车受损、被害人饶某受伤的交通事故。罗某然后叫对方报警,由交警到场开具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经认定被害人饶某负此次事故全责。保险公司人员随后到现场定损,确定了保险赔偿金,通过这种方式,罗某共骗得被害人及保险公司五千多元的赔偿金。
本文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他的这种行为对公共交通安全及不特定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具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应当择一重罪处罚,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本质在于“骗”,即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而使被害人自愿交付财物、处分财产。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相比,诈骗罪的特殊之处在于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主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故意。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主观表现为故意。
在本案中,被告人故意加速冲撞被害人车辆,人为制造交通事故,造成被害人及双方车辆受损的后果,其行为的杀伤力和破坏性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
被告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他为了达到非法骗取事故对方司机及保险公司钱财的目的,客观上采取了制造虚假交通事故的手段,该行为危及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其行为已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被告人制造虚假交通事故的行为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时,在制造交通事故之后,他又分别实施了向保险公司理赔或诈骗对方司机财物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分别涉嫌保险诈骗罪、诈骗罪。数个行为触犯了不同的罪名,应实行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也就是说,对牵连犯应当采用吸收的原则,按照数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最重的罪论处。
在本案中,被告人在县城主干道等人流、车流集中的路段驾车故意冲撞被害人车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使受到撞击的车辆失去控制,进而造成与其他机动车碰撞、追尾等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其行为足以使被撞车辆失去控制、倾覆,或者造成其他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且事实上也造成了被害人及双方车辆受损的严重后果,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
交通事故调解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基于自愿、合法和事实清楚的原则,包括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宣读认定书、分析事实、确定损害赔偿责任、计算赔偿金额和确定赔偿方式等步骤。调解中应遵循全面赔偿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保护被害人利益,恰当维护被告人权益,不能以赔代罚或多赔
交通事故调解的时间限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扣留车辆时,有明确的处理时限;对于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不同情况也有相应的时限规定。此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开始时间。
被告人罗某故意制造车祸以骗取钱财的法律分析。罗某在驾驶过程中尾随并故意碰撞被害人饶某的车辆,制造交通事故后骗取保险赔偿金。其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分析了诈骗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指出罗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