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看守所等机关的交付执行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1)交付执行的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在法定期间内将判决书、裁定书、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自诉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等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社区矫正机构等执行机关的;
(2)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余刑在三个月以上的罪犯,公安机关、看守所自接到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后三十日以内,没有将成年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或者没有将未成年罪犯送交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的;
(3)对需要收监执行刑罚而判决、裁定生效前未被羁押的罪犯,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及时将罪犯收监送交公安机关,并将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的;
(4)公安机关对需要收监执行刑罚但下落不明的罪犯,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后,没有及时抓捕、通缉的;
(5)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或者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在判决、裁定生效后或者收到人民法院暂予监外执行决定后,未依法交付罪犯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或者对被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判决、裁定生效后,未依法交付罪犯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交付执行,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公安机关应当接收而拒绝接收的;
(6)其他违法情形。
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百二十五条
刑事诉讼中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交付执行机关,以将其所确定的内容依法对诸实施,以及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变更执行等诉讼问题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执行是刑事诉讼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国家刑罚权得以实现的关键阶段,但并非判决,裁定的整个执行过程和一切活动都属于刑事诉讼的范围属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又包括两个方面:
1、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交付执行。
2、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变更,如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等、而执行机关对罪犯的监管,教育,组织劳动等则不具有诉讼活动的性质,而属于司法行政活动执行要求合法、及时。
合法体现在,作为执行对象的只能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和裁定,因此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及时是及时执行生效的判决。
刑事案底对配偶的影响。不同地区政审标准下,存在上述情形可能会对报考政法机关的人造成不良影响。如有配偶、直系亲属等被判处刑罚或在接受审查,报考相关政法机关时可能会受到阻碍。具体情况需根据不同地区的政审标准而定。
律师函的定义和目的。律师函是律师团队根据当事人委托签发的法律文件,旨在要求相关方履行义务、通知事项等,并探讨律师函的签发情形、目的、原则和内容要素。律师函的签发需遵循一定原则,包括委托手续完备、请求明确等,内容需包含标题、案号等要素。
证人在刑事案件侦查期间拥有一系列权利,包括:1、如果不懂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有权要求提供翻译人员,并有权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诉讼。2、如果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侵犯了证人的诉讼权利或进行了人身侮辱,证人有权提出申诉或控告。3、如果因作证而面临人身安全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工作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