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债权人在追讨债权时,若发现债务人有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可以行使撤销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财产转移行为。
2. 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包括:
(1)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并且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情形。
(2)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
1. 利用公司分立方式规避债务:
债务人在原企业基础上分设若干新企业,并将原企业的有效资产划转到新企业,债务保留在原企业。原企业并不破产关闭或注销,而是留下一副空架子来应付债务。
2. 利用承包、租赁和转让方式规避债务:
有些企业将全部资产租赁给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其他单位或个人,原企业骨干人员随之转移到新企业。这样做会导致贷款物资保证的企业资产不断减少,个人对贷款的本金利息不负任何责任。
3. 利用对外投资方式规避债务:
经营者将企业主要的生产设备、厂房、楼宇等有效资产抽逃,投资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将债务和不良资产留在原企业。结果是新公司有资无债,原企业有债无资,只剩一块牌子,一个法定代表人承担债务。
4. 利用低价出卖资产的方式规避债务:
企业在相关部门和个别金融性机构的配合下,先成立一个新公司,由部门或金融性机构给新公司一笔款项启动。新公司另行选址建厂,同时以低价购买老企业的设备和有效动产,货款转而归还该部门或金融性机构。原企业仅留厂房可以出租,租金作为职工安置费,还可将安置费投资入股新企业。
欠债不还的法院执行程序。当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申报财产、查询财产情况并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对于失踪的债务人,债权人需通过法院起诉程序,经过公告传唤和缺席判决后,可采取拍卖债务人财产的方式来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而代为清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性质、债务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等。最新资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
多年前的欠款能否追回的问题。需要采取法律行动解决,并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二年,但也存在特殊情况。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若自愿履行则不受时效限制。在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并重新计算。
民间借贷中的合法利率问题。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法院支持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诉求。若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出借人应注意合法借贷关系、订立协议、提供担保、及时催收、运用法律及签订合同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