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2-11-02 浏览:1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变更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可以变更抚养权:一方无力抚养孩子或者患病严重;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对子女造成不利影响的;十岁的孩子自愿与对方生活的。关于变更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变更抚养权的法律规定
1、变更抚养权的法律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进行变更抚养权:
- 一方无力抚养孩子或患有严重疾病;
- 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对子女造成不利影响;
- 十岁以上的孩子自愿与对方生活。
2、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六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
-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
- 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并且该方有抚养能力;
- 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
二、变更抚养权是否能要求抚养费
1、变更抚养权能要求抚养费
根据法律规定,变更抚养权的同时可以要求抚养费。变更孩子的抚养关系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利益,当出现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情况时,可以进行变更。但是,必须符合以下法律规定:
- (1)变更孩子抚养关系需要另行起诉。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孩子抚养关系,或者孩子长大后主动提出与另一方一起生活,需要另行起诉。变更孩子抚养关系的请求与原离婚案件无关,不是对原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纠正,而是因为出现了原离婚案件中不存在的新情况,因此需要作为新的案件另行起诉。
- (2)具备法定事由,支持变更抚养关系。具体的法定事由包括: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孩子;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孩子行为,或者与孩子共同生活对孩子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孩子愿意与另一方生活,并且另一方有抚养能力;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一方要求变更孩子抚养关系满足上述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3)允许协议变更抚养关系。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孩子抚养关系,应予准许。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判决离婚后,要求变更孩子抚养关系的一方不一定要向法院起诉,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变更孩子抚养关系的协议,并且没有违法事项和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问题,应予准许。
- (4)不允许擅自变更抚养关系。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未与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擅自变更孩子抚养关系的情况,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如果有正当理由,可以告知其依法起诉。离婚后,抚养孩子的一方确实没有履行抚养责任,或者有虐待、遗弃孩子等行为,另一方为了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擅自将孩子骗走或抢走,这种行为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应告知其依法起诉,由人民法院确定是否变更孩子抚养关系;如果是孩子擅自变更,可以告知其法定代理人依法起诉。如果受抚养的孩子因各种原因,如受到歧视、虐待等,自行躲到另一方家中,并明确表示不愿再与抚养方一起生活,其法定代理人应代表孩子起诉,要求人民法院变更孩子抚养关系;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应劝说教育并送回孩子。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法律解读
离婚后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法律解读。当夫妻离婚后,一方或双方的生活水平、收入或抚养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提出变更抚养权的要求。抚养权的变更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在案例中,法院会考虑孩子是否能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实际抚养情况,孩子的意愿
-
一方被羁押如何变更抚养权
变更抚养权的法律途径和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当一方被羁押时,如何变更抚养权需考虑具体情况,只要符合特定条件,如无力抚养、虐待行为等,即可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权。离婚后,抚养权的决定应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判决。女方在争夺抚养权时,可考
-
抚养权变更与财产分割的区别
抚养权变更与财产分割的区别。离婚时,抚养权归属和财产分割是不同的问题,应分别处理。法律规定包括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和对于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的制裁。在起诉变更抚养权时,需准备相关材料和证据,如起诉状、身份证复印件、孩子出生证明等。同时列出了证据材料清单
-
抚养权的告诉期限
抚养权纠纷的告诉期限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抚养权纠纷的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上诉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审结。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确定抚养权的离婚程序,包括不同情况下子女的抚养安排和抚养关系变更的情形。
-
抚养权是否可变更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判定原则
-
变更抚养权很难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