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业务范围,必须依法在企业登记机关进行登记。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与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的规定一致。
经营范围分为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许可经营项目是指企业在申请登记前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需要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一般经营项目是指无需批准,企业可以自主申请的项目。
申请许可经营项目时,申请人必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凭批准文件和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如果许可经营项目有经营期限限制,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时记录该经营期限,企业必须在批准的经营期限内从事经营。
申请一般经营项目时,申请人必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相关规定自主选择一种或多种经营类别,并直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企业登记机关将不予登记的情形包括:(一)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企业经营的;(二)属于许可经营项目,但无法提供审批机关要求的批准文件和证件的;(三)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从事该项目经营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的;(四)特定行业的企业只能从事经过批准的项目,但企业申请其他项目的;(五)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确定经营范围时,公司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公司需要设定一定的经营范围,这个范围不是由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或指定的,而是由公司自行决定的,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作为法人,公司享有依法经营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在哪些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并在公司章程中进行规定。
当然,公司自主决定经营范围必须合法,不得经营法律禁止的项目,对于受限制的经营项目,必须依法获得批准。
公司经营范围在章程中规定后,需要依法进行登记,公司必须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经营范围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经济环境和公司决策的变化,公司可以改变和调整经营范围。但在需要变更经营范围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修改公司章程,详细记录变更内容,并办理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
公司章程的定义及其内容。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章程是股份有限公司必须遵守的法律文件,包括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核心要素,以及董事、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利润分配、解散清算等规定。起草完成后需经股东会议修改并签字确认。
公司收购股东股权的特定情况。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连续五年不分配利润、公司合并、分立或转让主要财产以及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时,股东可要求公司按合理价格收购股权。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特定情况下如减少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职工
公司章程的总则、经营宗旨和范围以及股份相关内容。公司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规成立,注册资本明确,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宗旨是服务业主,报效社会,经营范围涉及物业管理、租赁、园林绿化、机电维护等。股份采取股权登记形式确认,发行的股份均为普通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要求。发起人进行公司设立活动,需满足法定人数。公司需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并遵守股份发行和筹办事项的法律要求。同时,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拥有公司名称和符合要求的组织机构,以及具备公司住所也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