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子办假离婚净身出户逃避赡养责任是不合法的。办理假离婚净身出户属于恶意转移财产以逃避赡养责任的行为,对此造成严重后果将构成遗弃罪。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另一方应承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应由双方协议,若协议无法达成,则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
根据前款规定的协议或判决,并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
虚假离婚虽然履行了离婚的程序,但缺乏离婚的条件。因此,对于虚假离婚的效力应当区分以下两种情形:
根据现行的《民法典》和《婚姻登记条例》,为最大限度保障婚姻自由,尊重当事人人身自由及隐私,行政程序上已取消对虚假离婚的处罚,婚姻登记机关也不再对虚假离婚登记行使撤销权。
因此,通过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的虚假离婚,无法获得婚姻关系上的救济,所产生的后果应由当事人承担。
若虚假离婚当事人骗取离婚调解书,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离婚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进行再审。法院将裁定撤销原离婚调解书。
值得注意的是,虚假离婚属于宣告无效而非当然无效,只有经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离婚无效并收回离婚证、离婚调解书,始为自离婚之日起无效,婚姻关系视为未解除。
未经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宣告无效的,仍应认为虚假离婚发生离婚的法律效力。
此时,虚假离婚当事人请求宣告虚假离婚无效的请求权消灭,原虚假离婚确定的发生法律效力。
实践中,夫妻双方一旦办理离婚登记后,婚姻关系已解除。法律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一旦办理离婚登记,即为真正的离婚。
因此,如果在“假离婚”期间一方变心,另一方无法以当时的意思表示虚假提出抗辩来证明婚姻有效。
就虚假离婚而言,主要包括欺诈离婚和通谋离婚两种情形。然而,从法律角度分析,只要夫妻双方按要求办理了离婚手续,领取了离婚证或获得了法院生效的离婚判决书,那么双方的婚姻关系就宣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除非双方并没有真正办理离婚手续。
离婚前协议与离婚协议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法。在离婚过程中,离婚协议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通常以离婚协议为准。离婚前协议是初步约定,效力相对较弱。双方在协商时应明确协议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协议离婚后协议的法律保护问题。协议离婚后,双方所签订的离婚协议通常受法律保护,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离婚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需满足一定条件,如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等。协议离婚需要办理离婚证,它是婚姻关系解除的重要凭证。协议离婚过程中通常会有调解
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是否有效的问题。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通常是无效的,因为婚姻关系中的自由解除婚姻权利不能通过婚前协议限制。但婚前协议可以对夫妻财产的分配等相关事项进行约定,这些约定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是有效的。另外,婚前的离婚协议一般是无效的,而
离婚后协议不给抚养费的问题。离婚后协议不给抚养费通常是不允许的,因为抚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夫妻协议离婚时也不能约定一方不给抚养费。离婚协议中的抚养费计算通常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