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国有独资公司 >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指南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指南

时间:2024-10-07 浏览:5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247
一、国有企业申请开展清产核资的条件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的要求,国有企业在进行清产核资时,需要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交申请报告,并履行相应的申请程序。

二、开展清产核资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 企业情况简介

(二)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原因

(三)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清查时点)

(四) 清产核资工作范围

(五) 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方式

(六) 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申请报告还应当附带能够说明开展清产核资理由的相关文件或材料。如果是国有控股企业开展或参与清产核资工作,还应当附带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的相关决议。

三、清产核资的工作程序

企业实施清产核资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 指定内设的财务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或多个部门组成的清产核资临时办事机构,合称为清产核资机构,负责具体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 制定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实施方案。

(三) 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

(四) 按照清产核资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五) 向国资委报送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公章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

四、清产核资主要工作内容

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务清理:对企业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企业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

(二) 资产清查: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

(三) 价值重估: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差距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重新估价。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开展价值重估。

(四) 损溢认定:国资委根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五) 资金核实:国资委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五、清产核资结果申报的材料主要内容

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申报的材料包括:

(一) 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包括企业清产核资的基本情况简介、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以及对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 清产核资报表:应包括所有开展清产核资的子企业,并以电子文档格式附报。

(三) 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包括清产核资范围和内容、清产核资行为依据和法律依据、清产核资组织实施情况、清产核资审核意见、社会中介机构认为需要专项说明的重大事项以及报告使用范围说明等。此外,还应当附带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资产损失申报核销项目说明及相关工作材料等。

(四) 企业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原始凭证资料及具有法律效力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如果材料较多,应单独汇编成册,并编写目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被国企收购后的性质

    公司被国有企业收购后的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有特定规定,其章程和决策权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主导。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而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等需经政府批准。因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主要目标是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商业类和公益类。同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

  • 公司法的法律规定

    公司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的相关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家单独出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其组织机构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有一定的职权,而重要的公司决策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做出。此外,国有独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兼职有一定限制,并且与国

  • 国有企业合并的四种方式

    国有企业合并的四种方式,包括购买式合并、承担债务式合并、抵押式合并和举债式合并。文章还涉及公司法关于公司吸收合并的规定,包括合并程序、合并协议、债务处理等。摘要: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合并的四种方式及相关的公司法规定。合并方式涉及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资产转

  • 国有企业破产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
  • 国有企业合并的方式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