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法法律法规 > 破产法法规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的通知

时间:2025-07-19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3142

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的意义

对于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过去的16年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得到了国有企业职工、金融机构和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使大批亏损企业成功退出市场。这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探索建立国有困难企业退出市场机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进行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

请各地区按照《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调研提纲》的要求,对本地区从1994年以来实施的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填报相关表格

请各地区按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基本情况表填报说明》和《实施依法破产国有企业情况表填报说明》的要求,认真填报相关表格。

四、报送总结报告

请各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以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的名义(中央企业以集团公司名义),将总结报告和相关表格一式五份及电子版,于2010年4月底前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1: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调研提纲

为做好全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总结工作,请结合本地区、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实践,全面认真总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实施的工作情况。

一、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包括1994年以来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的户数、涉及资产、负债、净资产数额、资产变现数额、核销国有金融机构债权数额、财政补助费用、涉及职工数、人员安置情况等。

二、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规范操作、出台的主要政策、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以及先进典型事例和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等。

三、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效果

包括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建立国有困难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职工安置、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同时,比较本地区、集团公司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前后的情况,并提供典型案例。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问题、企业办社会职能及公共设施移交问题、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问题、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资源枯竭矿山尾矿库处理问题等。请提供详细情况、充足理由,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总结通知。通知强调了总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意义,并要求进行全面的工作总结。各地区需按照调研提纲的要求,总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实施效

  • 债务人破产申请所需材料

    债务人申请破产时所需提交的材料清单。包括书面破产申请、企业主体资格证明、管理层名单、职工情况与安置预案、企业亏损说明与审计报告、资产状况明细表、金融机构账户详情、企业债权情况表、企业债务情况表、担保情况、涉及诉讼情况以及其他可能需要的材料。同时,也提

  • 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企业破产法虽然没有具体规定构成犯罪的法条,但是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破产管理人未依法履行职责、构成犯罪的行为,可以适用刑法的具体规定,追究。一般来说,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的犯罪行为主要有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破产欺诈、私分国有资产等。目前破产犯罪有

  • 公司破产欠债还不起怎么办

    企业破产后,应当就破产人全部财产偿还债务,不能全部偿还的,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按照清偿顺序偿还。第四十八条 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承担的债务只是这个公司的资产来承担,不会涉及到股东的个人财产。简单说也

  • 合伙企业清算程序的四个步骤分别是哪些
  • 企业破产改制案例
  • 开发商破产房子定金怎么办
破产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