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不能要回。
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所以,投资人对公司进行投资后,未参与经营的,不能直接要回投资款,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回投资款:
(1)、投资人可以进行股权转让,转让股权要签订转让合同,受让人支付的受让款就相当于投资款;
(2)、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投资人可以要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a.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b.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c.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 【不得抽逃出资】、第七十四条 【异议股东股权收购请求权】
1、抽逃资金的行为主要是指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伪造虚假基础关系,公司与股东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的注册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2)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
(3)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等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4)抽走货币出资,以其他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其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补帐,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
(5)控股股东利用其强势地位,强行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所以,投资人对公司进行投资后,未参与经营的,不能直接要回投资款。但投资人可以通过转让股权、要求公司收购其股权的方式回收投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虚假出资减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虚假出资行为涉及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严重者可构成虚假出资罪,受到刑法处罚。文章还阐述了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虚假出资数额、抽逃出资数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明确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司和股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忠实义务要求董事以公司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得追求个人或他人利益;诚信义务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平衡公司利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两者有重合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董事在行动时需遵守这两项义
投资入股的注意事项。在投资前需明确是合伙还是公司进行入股,进行财务审计和股权变更。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时,股份比例按出资比例确定,并需签署投资协议明确利润分配。现金入股需遵守公司法规定,存入验资账户并取得证明。此外,还需注意行业前景、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责任限制于他们的出资额。如果出资未缴清,股东需继续履行出资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根据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同时,《公司法》规定了股东需承担直接责任的特定条件,如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并损害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