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私法 > 国际私法类别 > 民事关系 > 姓名权包含哪些内容

姓名权包含哪些内容

时间:2022-07-11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2970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和名称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的有关规定。关于姓名权包含哪些内容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姓名权的内容和保护

1. 姓名权是自然人享有的权利,包括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这些权利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名称权。如果某个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或名称的简称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并且他人的使用可能导致公众混淆,那么参照姓名权的相关规定来保护。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名称权。

姓名权的侵权行为

1.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 盗用他人姓名: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从事某种活动,以提升自身身价或谋求不正当利益。

3. 冒用他人姓名: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4. 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是姓名的所有者。例如,A盗用B的姓名,向C声称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以获取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是姓名的所有者。例如,A声称自己是B,进行欺骗以获取某种利益。

姓名权的损害

姓名权的损害是一种非财产损害,它主要涉及精神方面而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因为姓名权体现的是人格利益而非财产利益。尽管姓名权没有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关联,可以间接地导致姓名权主体的财产损害。然而,姓名权的损害本身并不等同于财产损害,不能将姓名权的损害理解为既是精神损害又是财产损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方法

    国际通行和中国在解决国籍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方面的不同方法。国际通行做法主要通过国内立法、国际条约等方式消除国籍冲突,对于积极冲突根据不同情况以当事人最后取得的国籍、住所或最密切联系的国籍为准。中国则采用住所与国籍相一致原则或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于消极冲

  •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定义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定义和特点。这类合同是一种书面协议,旨在跨越国界转移技术,涉及使用权转让、技术服务或知识传授,并收取相应费用。合同具有双务、诺成、有偿等特点,内容广泛、履行期限长、法律制度复杂。技术转让方需提供技术资料和指导,以确保受让方按合同生产

  • 公民姓名权的浅析及其保护

    姓名权是公民人身权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父亲给孩子取名,“萨达姆、邓、非典”是合法的,管理部门无权干涉。看来,取名决不可轻视,公民姓名权也远非《民法通则》一句笼统的话能保障的。我国公民姓名的获取基本上是约定成俗,取名时一些超常规的做法常常出现,往往带来许多新问题。

  • 姓名权与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名字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是指干扰他人对自己姓名的决定和使用权。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名字来冒充他人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在于盗用是盗取他人姓名,自己不一定是姓名本人

  • 姓名权的侵权表现及侵权责任形式
  • 姓名权的侵权形式
  • 盗用他人身份证贷款会坐牢吗
国际私法类别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