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如果一方要求探望子女而另一方不同意,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要求另一方协助探望。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享有探望孩子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达成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可以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如果父或者母的探望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一旦中止的理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
探视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由于探望权的对象是与父或母不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因此,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父或母单独享有,而不是父母共同享有。这是由探望权的特定性所决定的,权利人不能允许他人使用其探望权,也不得转让、抛弃或继承,探望权与权利人的人身紧密相连。
探视权涉及特定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父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利益,或者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利益。这种情感具有人的伦理性。
探望对未成年子女具有减轻伤害的功能,能满足子女接受父母双方关爱的需要,避免子女因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变得自闭抑郁,或者变成社会的问题少年。探望权具有从情感上得到支持、心理上得到满足的精神利益特征,使其从父母照顾权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亲属法上的一种特殊身份权。
由于探视权的单一性、特定性和非财产性,没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家长不可以因为个人情感因素违背法律。如果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努力给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及法律效力。男女双方因夫妻感情破裂自愿离婚,并就子女抚养、抚养费及探望权、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以及债务的处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协议自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离婚证》之日起生效,争议解决方式包括协商和起诉。
一对男女因各种原因自愿协议离婚的事宜,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子女抚养、抚养费及探望权以及婚前财产的处理等内容。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邀请见证人进行见证。
祖母是否享有对孙子的探望权问题。虽然我国《婚姻法》未明确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但在具体个案中,正确行使探望权有助于子女身心健康。同时,探望权是自动享有的,受阻时可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救济,强制执行措施包括说服、教育、警告以及拘留、罚款等,但不能对子女人身
探监费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未决犯,家属无法直接探望,只能通过律师了解情况;而已判刑关在看守所的罪犯,直系亲属可以探视,需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在监狱服刑的罪犯,除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属或有帮助的人经过监狱批准也可以进行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