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夫妻双方在协议离婚时已经对财产进行了分割,并且一年后一方或双方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有异议,不能要求重新分割。
2. 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时没有对财产进行分割,在一年后一方要求进行财产分割的情况下,法院应予支持。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他们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而成年人的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并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监护人不得干涉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
1. 男女平等原则: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同时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2.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
(a) 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
(b) 在财产种类上将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如住房,分配给女方。
(c) 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 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
(a) 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
(b) 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产资料进行分割时,应尽可能分给需要该生产资料、能更好发挥该生产资料效用的一方。
(c) 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活资料进行分割时,要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的使用价值。
(d) 不可分物按实际需要和有利发挥效用原则归一方所有,分得方应依公平原则,按离婚时的实际价值给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4. 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灭失的,另一方不予补偿。
5. 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a) 在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离婚财产分割应照顾无过错方,并对无过错方进行分财产。
(b) 具体实施细则根据地区的实际操作有所不同,没有明确的定论。
总结:夫妻双方在离婚后应当进行财产分割。如果夫妻双方一致协商离婚时未对财产进行分割,司法机关可以不对离婚财产进行分隔,但在需要时可以对离婚财产进行分隔。此外,如果离婚后一方认为财产分割不合理,可以向司法机关申诉,要求重新对财产进行分割。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离婚协议的有效性和反悔情形。已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可向法院起诉。协议可反悔的情形包括隐藏、转移财产,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等。同时,根据婚姻法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对财产有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离婚后,
离婚协议的履行过程中,一方出现反悔时的法律处理方式和救济途径。离婚协议需以书面形式表达,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若一方在离婚后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在一年内提起诉讼,法院应依法受理,但诉讼请求是否能得到支持取决于是否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离婚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