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纠纷中,夫妻双方对财产问题的划分常常引发争议,因此离婚纠纷的判定变得十分困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一旦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纠纷并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九条规定,离婚后一年内,如果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存在反悔情况,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并且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在审理过程中,如果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法院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如果一方在协议离婚后发现离婚协议存在问题,特别是涉及财产分割的问题,或者当事人反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该方需要提供受欺诈的事实和证据,并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协议无效,要求重新分割双方的共同财产。然而,如果请求确定解除婚姻关系无效,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换言之,只要婚姻解除登记完成,无论何种情况下都是有效的。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特别是当娘家出钱买房且房产名字为女婿时的情况。法律规定,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孩子抚养权与房产分割是独立的问题,争取到孩子抚养权并不意味着拥有房产归属权。双方可通过协议或起诉方
关于婚姻登记机关达成的离婚协议是否可以强制执行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意见。根据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离婚协议可视为执行依据,经婚姻登记机关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适当处理后准予登记离婚。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通过起诉方式解决。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包括
夫妻在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出资如何分割的问题。当夫妻一方以共同财产出资和他人经营合伙企业时,离婚时可对合伙财产进行评估和分割。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夫妻一方以共同财产出资成立公司,在离婚时,可按法律规定对出资额进行转让或分割。本文还介绍了不同情
婚前财产的定义、分类以及在离婚时给对方的相关法律规定。婚前财产是夫妻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依法受到保护。离婚时,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方不能主动要求分割。但如果一方自愿给予对方,可以在离婚协议中达成共识,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