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活跃,但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机制需更加灵活;企业生命周期要延长;设备科技含量需增加等等。而制约民营企业存在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
1)、法律政策不够完善,制约作用大
我国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时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在只于适应当时我国生产力的水平。作为外部约束的民营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产权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民营企业与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所区别,因此现行法律法规对不同的市场微观主体实行区别对待。民营企业在法律上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经济法规对民营经济产生制约作用。民营经济相对于国有经济的弱势就显得更加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摆脱民营企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所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性支持势在必行。通过构筑保护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法律框架,建设以法律为基础的宏观环境,才能推动民营企业的最大化发展。
2)、经营者决策能力限制,管理水平低下
民营企业的决策水平既受制于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也受制于决策机构的组织体制和运营机制。在决策能力上,决策的效果取决于决策者的决策理念和决策心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决策者的决策正确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决策机构上,由于民营企业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机构未能发挥作用,企业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即便经营者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管理层的其他成员也难以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决定于核心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仍是实行家族管理模式,这种简单又传统的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有一定的优点,但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就会暴露出诸多弊端。
3)、地方政策阻挠,企业准入受限
由于产权性质差异和经营上的高风险性,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较之国有企业更多的市场壁垒。这主要包括许可证制度、无差异性政策限制和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壁垒的存在造成市场分割和市场准入约束。资料显示,我国对民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位居世界首位。此外,用工许可、环保许可及建厂许可都必不可少。在直接出口方面,民营企业同样面临准入限制。准入性质的破除有赖于法律框架的构筑、市场机制的确立及市场主体观念和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受限既有源于所有制差异的政策因素,也有民营企业技术水平和投资能力有限的自身因素。
4)、融资待遇不足,难以扩大发展
无论是原始资本积累还是追加投资,与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贷款相比,我国民营企业更依赖于内部融资。民营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的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贷款在民营企业原始创业资本积累中作用较小。民营企业的追加投资同样依靠内部融资。调查显示,融资困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融资,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尤其难以获得外部融资。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信用度、财务信息透明度、经营模式、法人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劣势,从而使贷款风险提高,加大了融资的困难。直接融资是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又一思路,但实际上直接融资也困难重重。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具有时效性,对于要求资金短期内周转的民营企业至关重要。在规范的直接融资渠道中,公共股权及公共债权市场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作用较小。这主要由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利益关系明确、信息相对封闭而易于操纵炒作引致高风险的原因,也有公共股票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的原因。我国《证券法》对民营企业公开上市并没有所有制差异的歧视,但先前的配额制和企业规模要求无疑起到了壁垒限制的作用。
2、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1)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不合理;
2)家族制管理制约;
3)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个人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及特征。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应纳个人所得税。私营企业则由自然人投资设立,包括个人独资企业等多种形式。私营企业的特征包括所有制性质的划分、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的多样性等。个人独资企业特征是投资者
为了码头更好的明天,特制定如下规章制度,规范各个人员的职责,望大家遵照执行。
码头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其具体岗位职责,涉及总经理、会计和副总经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总经理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组织生产、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会计岗位需遵守国家法规,执行单位决议,做好统计工作等;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管理、资金运转、安全生产等工作。这些
私营企业的法人属性及其类型。私营企业的法人属性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独资法人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私营企业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类型。其中,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如
国企和民企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从国家的发展需要、国际竞争的要求,还是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民企替代不了国企;而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民企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