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恐吓如何判

时间:2022-07-21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4248
威胁恐吓的判刑规则:行为人恐吓他人且情节恶劣,破坏了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纠集他人多次威胁恐吓他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则应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威胁恐吓如何判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威胁恐吓的法律判定和处理方式

一、威胁恐吓的刑事判决规则

(1) 如果行为人威胁恐吓他人并且情节恶劣,破坏了社会秩序,构成寻衅滋事罪,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如果行为人多次纠集他人威胁恐吓他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应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处罚金。

二、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有以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会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
  2.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如果纠集他人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会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处罚金。

三、被威胁恐吓的处理方式

如果有以下行为之一,会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2.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3.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4.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5.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6.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四、受威胁签下的借条处理方式

受威胁签下的借条没有法律效力,受胁迫方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如果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如果您收到威胁恐吓的骚扰短信,并且情节较严重,您可以报警处理。公安机关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威胁恐吓行为进行拘留等行政处罚,情节恶劣的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骚扰电话一天了可以报警吗

    网络骚扰电话的问题。个人或单位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是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遭遇骚扰可选择报警或起诉,但维权困难,因证据难以获取和被告身份难以确定。骚扰电话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含有威胁恐吓或敲诈内容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治安管理处罚

  • 管辖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 医闹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

    医闹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医闹行为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外以非法手段干扰医疗秩序、威胁医务人员等的行为。构成医闹行为的要素包括扰乱医疗秩序、威胁恐吓医务人员、非法携带危险品等。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对首要分子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条款的解释。针对刑法第三十条,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组织策划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解释仅适用于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对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

  • 小心网络言行构成寻衅滋事罪!
  • 房屋拆迁纠纷:报警能否解决问题?
  • 敲诈勒索罪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