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长期以来,业界一直在呼吁让上市公司分红,包括监管层也在不断推进,如将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纳入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支持、推动、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然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健全,部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制度安排,因而,不断有“铁公鸡”被媒体揪出来。
难道,与“铁公鸡”说再见就真的这么难吗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不参与分红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上市公司分红意愿不强,主动回报股东的意识明显不够;不少公司缺乏对分红的具体规划,决策程序不够严谨、严密,可预期性差;不少投资人不重视公司红利回报等。
因此,这就需要从多层面入手,加强对上市公司分红的监管。
对此,有业界学者提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让公司理性经营,最终能够有利润可供分红;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强制性的分红约束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一定时限内必须分红,超过一定时限不分红的就不能再融资,如果再超过一定时限不分红就要主动退市。
同时,在相关税收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如红利税,业界有过多次呼吁,认为这项税收税率应该降低,甚至减免。因为如果不取消红利税,上市公司分配的红利并没有等额地到达投资者手中;如果减免,有利于引导个人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到长期投资中来。
当然,我们也看到目前上市公司分红状况,特别是现金分红的稳定性、回报率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0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856家、1006家和1321家,占同期上市公司总家数的比例分别为52%、55%和61%;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3423亿元、3890亿元和5006亿元;平均每股现金分红金额(现金分红总额/现金分红公司总股本)分别为0.08元、0.09元和0.13元。2010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派现约占净利润的三成,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派现比例超过三成。有3/4以上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派发了现金红利。
看到这些数据,笔者感到欣喜。希望能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分红的行列,不再做一只“铁公鸡”,回报投资者,与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成长的喜悦。
新股申购的时间规定和技巧。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需要注意时间段,避开下单高峰,提高中签概率。同时,要了解申购规则和额度派发规则,包括最低申购股数、一次申购的限制、账户不能重复申购等。为提高打新成功率,投资者需掌握三个锦囊:做好准备重点出击、不赶热闹中签率
企业发行股票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条件。企业需要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持续经营能力,并满足其他一系列条件才能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和公开发行存托凭证需要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包括市盈率定价、竞价确定法和净资产倍率法
股票上市交易的条件,包括股票发行条件和公司回购股份的规定。股票发行需经过核准并公开发行,公司股本总额、开业时间、盈利情况、股东人数和股本结构等也有具体要求。公司回购股份需在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后实施,采用集中竞价或要约方式回购需按要求公告回购报告书和法律
同时要求,年报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第三条 上市公司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应当履行公司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