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处罚标准如下:
1.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挪用公款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1.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2.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3.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非法活动为目的挪用公款的行为,不受“数额较大”和“超过3个月未还”的限制。
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也不受“3个月时限”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对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但于3个月内已全部归还本息的情况,一般不按犯罪处理,而是由主管部门按违反有关纪律处理。
对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后虽归还本息,仍应以挪用公款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根据情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贪污受贿犯罪侵犯了国家廉政建设制度,被列为专门章节,作为独立的类罪。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国家廉政制度的行为,情节严重,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为故意构成。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是当前反腐
关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面临的刑事责任。依据司法解释,具体数额较大包括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或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的情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根据不同数额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各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执行标准并报最高法备案。对于挪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主要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资金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其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
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使用人具有诈骗故意时,不影响国家工作人员成立挪用公款罪。例如,明知他人使用公款用于贩卖毒品,而将公款挪用给他人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