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处罚标准如下:
1.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挪用公款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1.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2.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3.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非法活动为目的挪用公款的行为,不受“数额较大”和“超过3个月未还”的限制。
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也不受“3个月时限”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对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但于3个月内已全部归还本息的情况,一般不按犯罪处理,而是由主管部门按违反有关纪律处理。
对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后虽归还本息,仍应以挪用公款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根据情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表现是未经批准擅自挪用公款。根据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罪包括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从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将构成挪用公款罪,由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负责立案侦查。对于未达标准的行为,将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发现挪用公款行为应立即报案,以确保合法处理。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主要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资金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其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
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使用人具有诈骗故意时,不影响国家工作人员成立挪用公款罪。例如,明知他人使用公款用于贩卖毒品,而将公款挪用给他人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