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拘役后家属可以不可以探视
时间:2022-08-20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后,家属是可以进行探视的,但应当经过执行机关的批准。,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关于判处拘役后家属可以不可以探视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判处拘役后家属的探视权利
1. 家属探视需经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后,家属有权进行探视,但必须经过执行机关的批准。
2. 探视条件和权益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回家一天至两天。若参加劳动,可酌量发放报酬。
拘役刑期的长度
1. 拘役刑期
拘役刑期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刑期从人民法院判决之日起生效,但如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羁押一日可折抵刑期一日。
2. 拘役犯的刑期执行
拘役犯的刑期由公安机关执行,不押送监狱收监强制执行劳动改造。这主要是为了分管分教,使拘役犯能够得到较好的校正,避免受到有期徒刑罪犯的恶习影响。在刑期执行期间,拘役犯每月有权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两天。这样的安排旨在让拘役犯深刻体会自由与亲情的可贵,进而反思自己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并加速其改造的自觉性。同时,这也体现了刑法的人性和广泛的社会监督作用。
拘役犯虽然被剥夺人身自由并接受强制劳动改造,但与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剥夺自由和强制劳动改造有所不同。首先,执行机关不是监狱。其次,拘役犯参加劳动时,可酌情获得报酬。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羁押7个多月是否适用缓刑的问题
关于羁押7个多月是否适用缓刑的问题。适用缓刑的情形主要包括过失犯罪、少年犯、轻微犯罪等,同时需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可以宣告缓刑。缓刑的具体执行方式可能包括禁止从事
-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罪中的刑事责任,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详细说明了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文章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条款及适用条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法律责任。
-
短期罪犯的减刑程序和条件
短期罪犯的减刑程序和条件。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建议,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表现悔改或立功可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犯罪活动、检举犯罪等。减刑后的刑期不能少于规定的限度。
-
取保候审与拘役的关系
取保候审与拘役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关系和适用。取保候审不属于刑事羁押措施,不能抵押刑期,而拘役是一种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的刑罚,可用于抵押刑期。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犯罪嫌疑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
拘役的特征及区别
-
监狱犯人病亡赔偿标准的规定
-
对精神病人的刑事拘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