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犯掩饰犯罪所得罪的个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掩饰犯罪所得罪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单位犯掩饰犯罪所得罪的行为,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由于立法者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客体认定为侵犯了司法机关追索赃物的正常秩序,归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妨害司法罪”之下,因此,没有规定明确的犯罪金额,也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导致对该罪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分歧。
由于没有数额限制,司法实践中通常以前罪构成犯罪的方式来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然而,由于缺乏具体数额规定,导致定罪量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增强。作为一种犯罪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过大小应当根据情节来确定,而数额是确定情节轻重的重要标准。在实践中,通常会参照前罪的数额来确定定罪量刑,但是比照的程度并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如果两个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当,判决结果却可能不同,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关于犯罪所得及犯罪收益相关的辩护词。被告人周某已主动退赔大部分赃款并购买赃车自用,未获得非法收益,且在被捕过程中无拒捕行为,并积极配合追缴赃物。考虑到其退赔和积极配合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较小,二审法院应对其从轻量刑,并考虑宣告缓刑。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概述了学界对犯罪既遂标准的争议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完成的形态。在认定犯罪既遂时,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为标准,同时考虑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
定罪数额对既遂标准的影响,指出其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处理既遂犯罪时应依据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进行处罚。同时,对于不同危害程度的既遂犯应区别对待,并考虑同时存在其他宽严处罚情节的情况。
《刑法》中关于“以下有期徒刑”的定义。根据规定,使用“以上、以下、以内”的概念来表示刑罚的数量范围,因此“以下有期徒刑”包括了x年以内的所有刑罚。总结来说,有期徒刑是包括具体年限以内的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