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需满足以下条件:
除上述情形外,其他情况均属于允许范围。
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企业,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查批准,并获得批准证书。
满足以下条件的合资企业设立申请需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获得批准后,合资企业应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
中外合资者共同向审批机构报送以下文件:
以上文件必须用中文书写,其中第二、三、四项文件可以同时使用合资各方商定的一种外文书写。两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如审批机构发现报送的文件有不当之处,应要求限期修改。
(1) 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
指设立合资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为合资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
外国合资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25%,这是外国合资者认缴出资的最低限额。对于最高限额,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合资企业在合资期限内,不得减少其注册资本。但如果因投资总额和生产经营规模等发生变化确实需要减少注册资本的,须经审批机构批准。合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应当经合资各方协商一致,并由董事会会议通过,报经原审批机构核准。合资企业增加、减少注册资本时,应修改合资企业章程,并办理变更注册资本登记手续。
(2) 合资企业的投资总额
合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是指根据合资企业的合同和章程规定的生产规模所需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的总和,包括注册资本和借款。
专属管辖的分类,包括国内专属管辖和涉外专属管辖。国内专属管辖涉及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纠纷和继承遗产纠纷等。涉外专属管辖适用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纠纷、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纠纷等。对于专属管辖的案件,当事人不得通过书面协议选择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关于申请设立合营企业不予批准的情况。不予批准的情况包括违反中国法律、损害主权等。同时,合营企业申请设立需要提交的资料和合营企业合同的主要内容也被详细阐述。
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定义的其他组织的范围,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形式,以及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法人的分支机构等。此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地位。这类企业依据中国法律成立,在中国境内设有营业中心和管理中心。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否取得法人资格取决于其组织形式,符合法人条件的合作企业可以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拥有独立财产,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未取得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