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协议书 > 离婚协议精神损失费的赔偿合法吗

离婚协议精神损失费的赔偿合法吗

时间:2022-10-25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9961
离婚协议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是合法的。但必须是男女双方在离婚时,作为无过错方,才可以向有过错方要求精神损失费。法定的过错情形一般指的是,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关于离婚协议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是否合法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离婚协议中精神损失费的合法性分析

一、离婚协议中精神损失费的合法性

1. 离婚协议中的精神损失费赔偿是合法的,但要求赔偿的一方必须在离婚时作为无过错方,向有过错方要求精神损失费。法定的过错情形一般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3. 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离婚协议中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是合法的。

二、离婚精神损失费的标准

1.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人的心理状态不同,对受害人产生的精神损害程度也不同。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侵害会使受害人产生严重的精神损害,而一般或轻微过失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相对较轻且易于抚平。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失费的数额时,必须考虑侵害人的主观过错。

2. 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包括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持续时间等。侵权行为的动机卑劣、手段残忍、持续时间长等会给受害人造成较大伤害。侵权情节的不同反映了侵权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和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也是确定精神损失费数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3.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千差万别。在某些情况下,尽管侵权情节较为严重,但由此造成的后果却相当轻微,法院可以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以消除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然而,对于那些导致毁容、丧失视觉、听觉等器官功能或致人死亡的侵权行为,其给受害人带来的精神损害很难抚平。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失费数额时,不能忽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

4.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及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营利为目的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人往往从侵权行为中获得利益,具有较好的赔偿能力。因此,对于这类侵权行为,根据其获利情况增加赔偿金额有利于从经济上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更好地慰抚受害者。对于其他情况,要考虑行为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良好的可以适当增加赔偿金额,反之则可以适当减少。

5. 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影响:法律制度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环境。人们的生活水平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也不同。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观念和价格水平较高,因此,对于这些地区,精神损失费的数额应相应提高,以体现精神损害赔偿的慰抚与惩戒功能。

一般情况下,精神损失费的标准与侵权人的经济实力直接相关。如果侵权人没有能力支付精神损失费,应适当减少支付金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婚协议的法律要求

    离婚协议的法律要求,包括协议内容、形式要求、合法有效性和存档方式等。协议需明确表示双方自愿离婚,对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有一致处理意见,且不得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或限制一方合法权利。协议签订后不能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同

  • 协议离婚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协议离婚需要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相关内容。离婚登记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时的必要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步骤。申请时需双方亲自到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携带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并填写《离婚申请书》。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核实双方情况,并进行思想

  • 离婚协议书

    一对男女因各种原因自愿协议离婚的事宜,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子女抚养、抚养费及探望权以及婚前财产的处理等内容。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邀请见证人进行见证。

  • 离婚协议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

    离婚协议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离婚协议是解除婚姻关系的协议,涉及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和子女抚养等问题。协议需周全避免后续纠纷,并注意不分割财产的两种情形和婚内协议公证的重要性。离婚协议可反悔的情况应对措施包括签订婚内协议和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履行离婚

  • 是否生孩子别人无权干涉
  • 协议离婚的法律程序
  • 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生效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