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地位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条第2款规定:“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据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与中国的合作者共同举办的合作经营企业,并不完全享有企业法人的资格,有的可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有的依法则不能取得中国法人的资格。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否则取得中国法人的资格。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
取得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应符合中国《民法通则》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由中外投资者投资组成企业的独立财产,企业财产与各投资者的财产相分离;要依照法定程序经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并进行登记注册;合作经营企业要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要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经济活动,具有独立的订约、履约和诉讼的法律能力。
没有组成法律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也是由中外方合作者投资,形成企业的财产,但合作各方仍分别拥有参加合作企业的各自财产。与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比较,没有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尽管也有企业自己的财产,但企业的财产没有完全独立于投资者,在对外承担责任时,除了以合作企业的自有财产为基础外,有时还会涉及到投资者未投入到企业的财产。
不论是取得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还是未能得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它们都是中国的经济组织,它们依中国的法律而成立,营业中心和管理中心也在中国境内,具有中国的国籍。中国政府对外合作经营企业既行使属于的管辖权,又行使属人的管辖权。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包括其概念、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外国合营者提供资金、技术等为报酬的合作形式,建立在契约基础上,是过渡到股权式合营企业的预备阶段。与合资经营企业相比,它们在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经营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该类企业属于契约式合营企业,不以股份形式计算投资或合作条件,收益、风险和亏损按合同约定分配。其组织形式多样,可以是法人企业或非法人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方式灵活,可设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合作企业通常让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合作期
甲汽车配件销售公司与乙汽车修理厂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存在长期口头买卖合同关系,乙厂拖欠货款引发争议。法院认为,出货单上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条款是甲公司单方制作的标准单据,乙厂人员签字仅确认货物和金额,不能视为对违约金条款的确认。因此,驳回甲公司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外国合营者按照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协议合同章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