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在经营期不满十年的情况下申请注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国税发[2008]23号)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已失效)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2008年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性质或经营期发生变化,导致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条件的,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补缴其此前(包括在优惠过渡期内)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具体问题是在办理补缴其此前(包括在优惠过渡期内)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时,由于税务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税,在征收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时,CTAIS中自动生成加收滞纳金。那么,是否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的规定,按CTAIS中自动生成加收滞纳金缴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52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的规定,是办理不予加收滞纳金的政策依据吗?
【解答】
根据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可以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但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满十年的,应当补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该规定属于实体法的规定,而滞纳金的加收属于程序法的规定,因此,上述补缴税款是否加收滞纳金,取决于征管法的规定。对此,我们认为征管法第52条的规定是比较明确的,即,除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而导致的税款追缴可以不加收滞纳金外,其他情形应当加收滞纳金。
私营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流程以及内资公司转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操作步骤。改制流程包括制订改制方案、职工大会决议等步骤。转为外商投资企业则需要股东会决议、签订意向书、项目建议书审批等步骤。最终领取相应的营业执照。
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定义的其他组织的范围,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形式,以及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法人的分支机构等。此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
外资企业设立申请的程序和具体要求的文件内容。申请程序包括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章程等文件的提交,以及涉及的法律证明和资信证明文件的准备。此外,还包括与地方政府沟通获得支持的书面答复,以及外资企业设立后需要进口的物资清单等。申请程序要求文件语言、外国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其中涉及内外资股东股权转让的同意权、外资股权转让的核准和工商变更登记、向第三人转让股权及其条件限制、外国投资者出资未到位的股权质押及其转让的限制,以及外资股权部分转让后不得导致外资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