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这使得原来已经在夹缝中生存的专业外贸公司面临着生存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了这次改革加深了专业外贸公司困境的原因,并阐述了专业外贸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前政策背景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于2003年10月13日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本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本着“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实行以下措施:1. 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率,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2. 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3. 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4. 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代理制,降低出口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中央财政负担累计欠退税。
国内环境分析
专业外贸公司竞争优势减小,利润空间减小
近年来,随着出口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参与外贸行业的竞争,专业外贸公司在失去了政府的特权之后,不得不与其他企业竞争。专业外贸公司感受到其竞争优势减小,利润空间变小。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其出口额已经占了全国出口额的一大部分。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有关条文,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将从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推广到所有生产企业,不受所有制类型的限制,国内所有外贸企业都享有同等待遇。这使得原本属于专业外贸公司的业务流失。
专业外贸公司困境原因分析
利润率下调的必然趋势
利润率的下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公式利润率=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可得。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会下降,进而导致利润率下降。外贸行业长期以来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保持了较高的垄断利润。然而,随着出口经营权的放开,资本可以自由进入该行业,导致利润率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会出现短暂的一段时间,某一行业的利润率低于或高于社会一般利润率,当前的外贸行业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生产企业、专业外贸公司和外资企业都参与竞争,使得外贸流通的利润率低于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
专业外贸公司的利润来源
在买断经营中,专业外贸公司通过外贸出口价格与国内收购商品价格之差获得利润。由于外贸行业属于流通环节,其商品经营资本的流通形式为G-W-G'。买断经营存在风险,一旦这一环节断开,将影响商业利润的实现。然而,买断经营也带来高收益。在代理经营中,专业外贸公司不承担商品销售,只进行外贸中间环节操作,即可领取代理佣金。这种经营方式减轻了市场需求风险,但利润率较低。专业外贸公司可以为生产企业提供垫税服务,通过出口退税款的回收周期短、资本流动比率高以及良好信誉等优势,为生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此次出口退税改革的影响
出口退税率下降对专业外贸公司经营业务的影响
对于买断业务来说,专业外贸公司很难通过提高出口价来争取更多利润。如果没有退税,买断业务将无利可图,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即使不亏损,下调退税率也会减少公司利润,对经营和现金流产生影响。对于代理业务,出口退税率下调是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加速退税进程。退税额下降和退税速度加快将使一部分生产企业认为不再需要专业外贸公司代垫税款。这减少了对专业外贸公司服务的需求,市场出现萎缩。
地方政府分摊退税款导致对专业外贸公司鼓励性政策的丧失
地方政府为提高GDP总值,曾采取一些措施鼓励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如给予退税贷款利息补贴等。然而,自今年1月起,地方政府需要分摊近1/4的退税款,同时还要承担一部分非本地区产品的增殖税等附加税。这导致地方政府减少或取消对专业外贸公司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鼓励在当地加工和征税,这对生产企业有利,但对专业外贸公司的利益较小。
专业外贸公司战略选择
工贸一体化
工贸一体化是指专业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紧密结合,建立生产加工与出口销售一体化的综合运营体系。专业外贸公司可以选择投资一些有出口经验、海外市场稳定、经销数量大、投资周期短的商品。参与生产加工活动后,专业外贸公司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稳定的货源,同时也面临资本周转速度减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工贸一体化时,需要权衡周转速度减缓对利润的影响和参与生产活动带来的利润增量。
专业化
专业化是指专门代理某一产品或某一行业全球范围的进出口业务,建立自己的人才优势和营销网络,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专业化可以减少买断业务的风险,保证利润的实现。专业外贸公司需要注意防范竞争者的进攻和市场追随者的模仿,保持长远的经营特色和优势,以在细分市场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