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企业引起的纠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合同有效性争议主要涉及以下情况: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时未取得主体资格;一方当事人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修改合同条款;负有义务将合同上报审批机关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上报义务,导致合同虽已成立但尚未生效的争议。例如,在安徽省合肥市存在一家中外合营企业,中方合营者为中国合肥××玩具厂,外方合营者为香港××发展有限公司。合营企业成立后,港方未按合同规定时间出资,导致中方合营者提起仲裁,要求港方合营者赔偿因未按时出资造成的损失。港方合营者辩称,该合营合同本身无效,港方当事人无需承担根据无效合同规定的出资义务。其理由是该合同是在6月份订立的,而作为合营一方的中方当事人中国合肥××玩具厂直到9月份才取得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因此,在6月份中港双方订立合同时,中方尚未具备订立合营合同的主体资格,故该合同应属于无效。
出资方面的争议主要涉及以下情况:出资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和方式进行出资;出资方未履行出资义务导致合营企业经营困难或无法继续经营;出资方未按约定比例分配利润等。例如,在上述案例中,中方合营者要求港方合营者赔偿因未按时出资而造成的损失,即属于出资方面的争议。
经营管理中引起的争议主要涉及以下情况:经营者未按约定经营或管理合营企业;经营者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经营者未保护商业机密等。例如,在合营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未按合同约定进行经营管理,导致引发纠纷。
解散合营企业及清算方面的争议主要涉及以下情况:合营合同约定的解散条件不明确;合营双方对解散程序及清算方式存在分歧;解散后资产分配不公平等。例如,在合营企业解散及清算过程中,合营双方对解散条件、程序及资产分配等方面产生争议。
外资公司法人代表的变更程序,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各项证件的变更,以及法人章的更改和其他可能的变更。变更所需时间约为50个工作日,费用包括注册服务中心办理服务费和政府行政收费。对于贸易型外资公司,还需对进出口备案进行相应变更。
外资企业在中国注册的详细流程,包括名称核准、办理红头批文及批准证书、办理营业执照等步骤及相关部门。文章详细介绍了每个步骤的负责部门、所需提交的资料以及注意事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外资企业注册指南。
中国企业注册时的资金要求,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规定。文章还提到了出资期限的规定,包括首次出资额和剩余出资的缴纳时间限制。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个人投资收益的法律术语解析,包括投资收益的定义、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参与股权投资的资金要求、风险承担、投资期限以及股权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个人投资收益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而股权投资需要承担高风险并投入大量资金,投资期限通常为中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