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外商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展望未来,外商直接投资的三大趋势

展望未来,外商直接投资的三大趋势

时间:2024-01-06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494
在诸多观察家眼里,政府投资和FDI是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两大动力。在日前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和战略研究》报告中,描绘出了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现状,指出未来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将转向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转向内陆地区、转向高科技行业。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6.5%,占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25%。2002年,中国首次突破500亿美元的大关,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4年,中国创下了606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纪录,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9%。根据世界银行专家的预测,2006至2010年期间,预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2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中,中国预计将占到30%左右。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均

报告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各个省份的分布并不平均。其中,沿海省份获得了90%的外商直接投资。尽管政策鼓励西部地区的投资,但外资的“西进”趋势并不明显。2004年,西部省份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不到总额的2%。

行业分布不均

外商直接投资在行业分布上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过去的十年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中90年代有60%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工业。2004年,75%的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工业,其中71%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20%,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领域。银行和公共设施等行业在其他国家通常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但在中国所吸引的投资相对较少。农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猛,但报告同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在过去五年中,外商直接投资平均仅占投资总额的5%,比匈牙利、捷克共和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要低。按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中国也不能被视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国。此外,据估计,约20%至30%的外商直接投资并非真正的外国直接投资,而是通过国内投资绕道外国再转向中国的投资,以享受外资所能带来的税收或投资政策优惠。

有专家对中国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高度依赖性以及产品附加值不高表示担忧。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正在努力摆脱“世界工厂”的形象,转变为创新中心,在研发环境、设计思路、创投方式和营销战略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并展现出自身的特点。

根据目前的趋势,在新的“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将吸引充足的外商直接投资。这将为中国调整政策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和报告主要作者赵敏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更加注重平衡发展,实施“五个统筹”。这意味着投资将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内陆地区和高科技行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 私营企业改制流程

    私营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流程以及内资公司转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操作步骤。改制流程包括制订改制方案、职工大会决议等步骤。转为外商投资企业则需要股东会决议、签订意向书、项目建议书审批等步骤。最终领取相应的营业执照。

  • 第一章 总则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 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

    苏州市为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保障其合法权益而制定的管理条例。该条例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明确了管理机构和职责,包括市外经贸委及县级市、区对外经济贸易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职

  •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入账、结汇流程
  • 我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含义
  •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界定标准及待遇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