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看,我国有着自己的特色,但也不难看出,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92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速度加快。从1993年到2001年,我国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并连续8年居世界第2位。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FDI(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到2003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65277个,合同外资金额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71亿美元。FDI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FDI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改革开放到1991年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合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3.5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较小。
2、1992年到1995年的高速增长阶段。邓小平在深圳等地讲话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后,外商纷纷抢滩中国,形成FDI入户中国的第一次高潮。1991年我国实际吸收FDI占世界总量的2.8%,到1994年上升为15.0%,我国FDI占发展中国家总数比重也由22.1%上升为38.8%。
3、1996年到2000年结构调整阶段。我国每年吸收FDI超过400亿美元,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FDI出现了增长乏力,速度下降,个别年份呈现出负增长。
4、2001年以后的恢复增长阶段。由于中国加入WTO,市场的开放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商的吸引力大为增强,从2001年以来,中国FDI恢复增长,且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众多的国际直接投资,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具有低成本的熟练的劳动力,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FDI的优惠政策,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吸收FDI的方式主要有:合资经营、独资经营、控股经营、合作经营和其他方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多是以新建企业为主的所谓"绿地"投资,这类投资按其性质归类为资源寻找型和市场寻找型,这与我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现状密切相关,而效率寻找型和战略资源寻找型外商直接投资的不足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相关。研究表明,到2001年底我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中有70.3%属于劳动力寻找型,26.39%为市场寻找型,其余3.29%为并购型。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虽然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额较高,已成为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一大国,但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安徽省合肥市劳动局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管理办法。办法包括总则、职工的录用、职工的录用程序、合营(合作)企业职工的录用、职工的招聘地区、禁止录用的人员以及入企业的押金和个人身份证件等方面,以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和中方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外商投资企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苏州市为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保障其合法权益而制定的管理条例。该条例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明确了管理机构和职责,包括市外经贸委及县级市、区对外经济贸易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