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79年,终于1991年。在这个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项目和金额都相对较少。尽管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但其在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较小,仅为29.32%。因此,在这个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还不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第二阶段始于1992年,终于1998年。在这个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外商投资在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对外借款,达到了74.02%,最高年份为1994年,比例达到了78.14%。此时,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取代对外借款,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和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渠道。
第三阶段始于1999年,至今仍在进行中。在这个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外商投资金额仍保持在4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测算,在1981至2000年的20多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9.7%,其中大约有2.7个百分点来自利用外资的贡献。随着我国2001年成为WTO正式成员,可以预见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将会有较快增长,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将继续提高。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将更加显著。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了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外商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特征。以下是对其分布特点的分析:
目前,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而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比重较低。
总体来看,外商在我国第一产业的投资规模一直不大,在整个外商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很小。1979-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协议金额累计仅120亿美元,而外商投资额最大的1995年也只有17.4亿美元。同时,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也较小。从第一产业内部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农业,尤其是种植业,而对林业、牧业和渔业等部门的投资极少。在2001年1-6月第一产业的3.3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中,农业项目占了66.26%。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私营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流程以及内资公司转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操作步骤。改制流程包括制订改制方案、职工大会决议等步骤。转为外商投资企业则需要股东会决议、签订意向书、项目建议书审批等步骤。最终领取相应的营业执照。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苏州市为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保障其合法权益而制定的管理条例。该条例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明确了管理机构和职责,包括市外经贸委及县级市、区对外经济贸易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