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拘留期间,被拘留人可以进行会见。会见被拘留人的人员应当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如果是委托的律师,还需携带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被拘留人的会见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每次会见的人数不超过3人,会见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会见的有效性和拘留所的正常运作。
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在非会见日会见或者增加会见次数、人数和时间,必须经过拘留所领导的批准。
对于律师会见被拘留人,不受次数和时间的限制,但应当在正常工作时间进行。
对于违反会见管理规定的行为,拘留所可以给予警告或责令停止会见。
我国拘留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治安拘留)。
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强制措施。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将根据《刑事诉讼法》进行审理。如果审理后被判无罪释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刑事拘留并不是一种处罚或制裁手段。
祖母是否享有对孙子的探望权问题。虽然我国《婚姻法》未明确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但在具体个案中,正确行使探望权有助于子女身心健康。同时,探望权是自动享有的,受阻时可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救济,强制执行措施包括说服、教育、警告以及拘留、罚款等,但不能对子女人身
探监费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未决犯,家属无法直接探望,只能通过律师了解情况;而已判刑关在看守所的罪犯,直系亲属可以探视,需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在监狱服刑的罪犯,除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属或有帮助的人经过监狱批准也可以进行会见。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的行为,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需要侦查的人依法暂时扣押。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一般不超过十五天。探视拘留所需要出示身份证件和相关证明。刑事
刑事拘留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这个阶段,家属是不能探视被拘留人的,只能委托律师会见。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为犯罪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