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信被执行并非终身,若失信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或当事人达成并履行完毕执行和解协议等情形,人民法院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2.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
(二)当事人达成并履行完毕执行和解协议;
(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
(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并且申请执行人或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
(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中止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执行;
(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
(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
1. 以下情形属于失信行为:
a.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式妨碍、抗拒执行;
b.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隐匿、转移财产等方式规避执行;
c.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d. 违反限制高消费令;
e. 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f. 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 失信被执行人具备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应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依法进行信用惩戒。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访问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担保人的连带责任与失信名单的相关内容。担保人只有在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才会承担连带责任并可能影响其信用度。同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纳入条件包括多种情形,如拒不履行义务、妨碍执行、规避执行等。人民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将依法进行信用惩戒。
执行董事与经理的身份和职权。执行董事可以是公司的股东或员工等,其资格需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执行董事与总经理的产生方式、职权及作用不同。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没有设立董事会,可以设立一名执行董事代替。执行董事主要负责企业战略发展,而总经理则
在民事诉讼中,失信被执行人决定书是否需要进行合议的问题。根据规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的审判是裁定,不需要组成合议庭,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法院印章。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合议庭成员的相关规定和人民法院审理不同案件时的合议庭组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