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须存在损害事实。
公司必须受到实际损害并存在客观的损失。这种损害可能是由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确定过高薪酬、抢夺公司商业机会等行为引起的。(2)必须尽力通过公司内部救济手段。
股东代表诉讼是为了应对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的情况而设计的制度。因此,在启动代表诉讼之前,股东必须尽力通过公司内部的救济手段来补偿公司利益。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董事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符合条件的股东必须先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监事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应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有在监事会、监事或董事会、执行董事在收到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股东才能直接提起诉讼。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对公司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股东可以不受权利用尽原则的限制而提起代表诉讼。(3)原告股东的资格受限。
《公司法》对股东资格设有限制。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资格没有限制,只要具备公司股东资格就有权提起代表诉讼。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能够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必须是连续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持股时间必须达到180天以上。这一限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少数股东滥用代表诉讼权进行恶意诉讼。通过以上规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隐名股东不具备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资格。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意义及特征,该制度是现代公司法的重要内容,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有重要作用。它涉及原告股东、被告和公司三方的关系,并强调股东代表诉讼包含“代表权”和“代位权”两个层面。在中国,新《公司法》实施前,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股东无法通过司法途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传统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公司与股东分离,形成股东平等和责任有限的核心理念。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滥用公司人格的问题,侵害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因此,引入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
即将实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契机。该制度通过赋予中小投资者充分的诉讼权,旨在加大高管违规成本,解决现有诉讼机制不足的问题。新《公司法》预计最快将在6月底出台,股东代表诉讼制已经破冰在即。这一制度是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利
公司清算纠纷的处理方式,指出清算组成员在清算过程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股东在认为清算组存在不当行为导致公司财产损失时,可依照股东代表诉讼规定提起诉讼。同时,公司清算期间的民事纠纷需注意未清算或破产的公司以股东等为当事人,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