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首先,精神病人是不能够办理协议离婚的。协议离婚又称为自愿离婚,是指婚姻关系而双方达成合意而解除。协议离婚要求夫妻双方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存在欺骗、胁迫等情形,所达成的离婚协议才能有效,才能办理协议离婚的手续。如果一方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应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缺乏达成有效离婚协议的要件,故此不能办理协议离婚。不允许精神病人办理协议离婚其实是对精神病人利益的保护,以避免精神病配偶利用精神病人的疾病达到自已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次,如精神病配偶一方存在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精神病人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益的行为,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精神病人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该条的作出,主要是解决精神病人的代理人与离婚案的被告混同以及某些精神病人的配偶为了个人利益,既不起诉离婚,也不履行夫妻抚养义务等问题。从适用条件上看,只针对已经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从法律程序上看,其它有监护资格的人必须先起动一个变更监护关系的特别程序,才能代理精神病人起诉离婚。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侵害手段主要为遗弃、虐待但不限于此,比如说家庭暴力、转移资产等也包括在内。换言之,只要是有严重损害精神病人权益的行为,新的监护人就可以代为起诉。
再则,如果精神病人的配偶主动到法院起诉与精神病人离婚,在其利益与精神病人相冲突的情况下,法院应主动为精神病人指定其它监护人作为其诉讼代理人。法定监护人应从精神病人的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其它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其它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经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也可以做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法院在确定诉讼代理人时,应从保护精神病人的利益出发,可以征求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的意见,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来指定监护人作为其诉讼代理人。
最后,与精神病人的离婚是否能离成,取决于患者的精神病能否被冶愈。不论精神病患于何时,也不论另一方在婚前是否知情,只要确定是经冶不愈(婚前隐瞒病情的情形)或久冶不愈(一方婚前知情或是婚后得病的情形),人民法院就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不成的,应判决离婚。证明精神病人的疾病存在以上情形的举证责任应由原告方即精神病人配偶来承担。
精神病人离婚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离婚,精神病人诉讼离婚法院应主动为精神病人指定其它监护人作为其诉讼代理人,精神病人是不能够办理协议离婚的,与精神病人的离婚是否能离成,取决于患者的精神病能否被冶愈。
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法院是否会判离婚的问题。案例中的陈某因妻子林某婚前隐瞒精神分裂症病史,婚后治疗效果不佳,咨询律师后可能面临离婚判决。律师强调婚前体检的重要性,并指出坦诚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人民法院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和具体情形,法院会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包括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婚前缺乏了解、隐瞒精神病、欺骗对方、包办买卖婚姻、通奸同居、重婚、赌
精神病患者的离婚问题。精神病人分为可以辨认自己行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两类,在离婚程序上存在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操作流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在离婚诉讼中需要指定代理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则保留诉讼权利。针对因夫妻一方患精神病而提起的离婚诉讼,法院
精神病人离婚问题的法律解读。根据《民法典》和《婚姻法》的规定,对于一方患精神病并要求离婚的情况,法律在保障婚姻自由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患者治疗和生活安置的利益。处理方式包括工作协调、思想工作等。离婚的前提是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同时必须对精神病人进行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