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一般由所在地居民委员会进行指认,但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进行指认。被监护人的群体通常包括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和老年人。
如果被监护人对他人造成非法损害,监护人将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这属于一类严格归责的特殊侵权责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监护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对于尽了监护责任的父母监护人,可以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对于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应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如果不足,监护人应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如果未成年子女在夫妻离婚后侵害他人权益,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侵权行为发生时子女不满18周岁,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且有经济能力,应由子女本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子女没有经济能力,应由父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子女在致人损害时已满18周岁,应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本人没有经济收入,由抚养人垫付,如果垫付有困难,可以判决或调解延期给付。
被监护人由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侵扰和损害。因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可以代理进行各种民事活动,包括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以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监护人应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稳定的生活。
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利益,应承担责任,并赔偿被监护人的财产损失。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中国关于童工的年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禁止各类单位招用童工。但在文艺、体育等特殊领域,若获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此外,学校、培训机构可组织未成年人进
未成年人能否申请法律援助的问题。法律援助是国家通过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减免费用的法律帮助。未成年人可以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也可以自己申请。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机构会发
关于车辆过户到未成年人名下的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个体可以拥有名下汽车并办理过户手续,但需要合法监护人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并代替未成年人签字。然而,未成年人不得驾驶车辆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