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济请求权而产生的,这种权利不是股东传统意义上的因其出资而享有的股权,而是公司的权利转由股东行使。因此,我们要注意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位诉讼的区别。股东直接诉讼是直接根据其出资而享有一定的起诉权,维护自身的权益,而股东代表诉讼只是股东代表公司行使一定的诉讼请求权,其获得的利益或判决的结果都只是由公司承担,而与股东私人利益并无挂钩,股东只是间接地享有公司获得的利益。
(2)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一人或多人都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但并非只要是公司的股东,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为了防止部分股东滥用诉权或者进行恶意诉讼,作为原告的股东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3)法院判决的结果直接由公司承担。股东是名义上的起诉方,法院对该案的判决结果都直接归结于公司承担,这是股东代位诉讼最典型的特征。
(4)股东代表诉讼的前提是公司怠于行使诉讼权利。也就是说,若公司不采取诉讼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则可能导致公司权益受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股东代表诉讼。而怠于行使的情形《公司法》规定了三种: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形下。
臧小丽律师,法学博士,股东权益律师、金融证券律师,中国股东维权网www.gudonglawyer.org.cn创办人。
中国公司法下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情形。当公司高管侵害公司利益,股东书面请求公司监事或董事会提起诉讼未果时,可代表公司起诉。股东直接诉讼包括决议无效之诉、决议撤销之诉、损害赔偿之诉和查阅权请求之诉。修订后的公司法增加了股东的查阅请求权,并为股东提起损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诉条件,包括原告资格、前置条件、被告对象、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受理范围和管辖等。股东只有在符合特定资格条件,如持股时间和股份比例要求,并遵循前置程序后,才能提起诉讼。诉讼针对的是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的违规行为。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几种情况。首先,当公司资本显著不足且债权人因股东欺诈行为受损时,可适用此制度。其次,为了逃避合同义务而设立新公司或利用现有公司掩盖真实行为,也适用此制度。再者,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或转移财产进行欺诈的行为同样适用。最
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签署协议时是否可以共同承担责任的问题。协议生效需满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愿、不违法及公序良俗等条件。公司债务与股东责任分开,但股东可能因公司纠纷需承担一定责任。涉及股东代表诉讼的管辖法院为公司注册成立地法院或股东居住地法院。遇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