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赔偿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标准如何确定?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标准如何确定?

时间:2023-06-03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9621
导读:离婚赔偿在法律上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受害者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来进行赔偿。在我国的夫妻离婚案件的处理程序中,如果是一方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此时是需要及时的收集相关的证据的,充分的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标准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标准是每个请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受害方都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时,受害方可以要求另一方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因此,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数额没有明确的标准。具体的赔偿金额应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行具体分析。

一般性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1000元至3000元;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3000元至5000元;对于侵害行为特别恶劣、受害人伤害程度特别严重或社会影响特别大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赔偿金额可能会比上述标准高一些。

离婚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在婚姻关系中,一方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不仅会给无过错一方带来物质上的损失,还会造成精神上的创伤。因此,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面是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

1. 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法律责任。

2. 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有过错的一方不仅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还要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通常被称为精神损失费,对于致人残疾的案件,精神抚慰金也被称为残疾赔偿金,对于致人死亡的案件,精神抚慰金也被称为死亡赔偿金。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包括:

1. 存在侵害行为。有过错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或者有直接侵害无过错一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誉权、人格权的行为。

2. 存在损害事实。例如,有过错一方的行为导致无过错一方失眠、易怒、疾病甚至死亡,或者导致无过错一方的名誉、社会地位降低或人格受损。

3. 存在因果关系。即无过错一方的损害是因为有过错一方的行为所引起的。

4. 实施侵害行为的一方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5. 另一方主观上无过错。

可以要求离婚赔偿的条件

要求离婚赔偿的条件包括:

1. 行为人有过错

所谓过错并非是离婚行为本身,而是导致离婚的过错行为。根据《民法典》第1079条的规定,过错行为包括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

2. 有损害事实

即因上述过错行为给配偶方造成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无法继续存在,双方可以选择离婚。如果一方存在过错行为,无过错的一方可以依法向对方要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以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外情证据的获取方式

    婚外情证据的获取方式,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证据在收集时,需要结合其他辅助证据来证明婚外情的事实。虽然存在诸多方法收集证据,但应注意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证人证言是另一种方式,但同样需要合法合规地获取。

  • 离婚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

    离婚时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一方可能转移财产时,才可以申请冻结存款。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男方不同意离婚时的处理方法,女方可以通过诉讼离婚,法院会依据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等条件进行调解和判决。

  • 丈夫与人通奸能否索赔

    离婚中丈夫与人通奸是否能索赔的问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救济和补偿无过错方,但通奸行为不等于配偶与他人同居。通奸是秘密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同居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规定,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单纯的通奸行为。需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

  • 出轨离婚需要赔偿吗
  • 婚姻赔偿问题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10级的赔偿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