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股是指在公司的创设过程中或者存续过程中,公司的设立人或者股东依照协议无偿赠予非股东的第三人的股份。干股具有以下特点:
干股的取得和存在往往以一个有效的赠股协议为前提。赠股协议的效力属于股东之间的协议,对股东具有约束作用。股东资格的确认完全以赠股协议为准,如果赠股协议具有可撤销、无效、解除等情况,干股股东将失去股东资格。干股股东的权利义务,如股利请求权、表决权,由协议确定。然而,干股股东在对外义务方面与一般股东一致,因为股东的登记具有对外公示性。如果干股股东所受股份为瑕疵股份,在一般情况下,股份的受让人也应对股份的出资义务承担责任。然而,如果有一部分为瑕疵股份,有一部分为正常股份,首先应认定获赠股份为正常股份,在其不足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瑕疵股份。
由于干股本质上是一种股份赠与,必须符合股份转让的要件,即需要股东全体一致,没有人行使优先权才能成立。否则,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闭锁性和人合性所带来的对股东进入公司的限制,以及其他股东的优先权问题,干股将无法成立。因此,股份赠与必须通过股东会全体一致通过。干股自签订协议之日起,在条件成就之日起生效。如果不在章程上变更,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显名股东如何变更为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涉及《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3款等法条的解释和案例评析。文章指出,实际出资人想要变更股东身份、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等,必须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适用反对解释,即使
原始股与干股的区别。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前发行的股票,投资者通过购买可获得公司管理和决策权,有机会获得高额回报。而干股则是特定个体虽未出资,但被视为持有股份并参与分红。干股的权利和义务由赠股协议确定,其资格确认以协议为准。如果干股存在瑕疵,股份的受让人
隐名股东的定义、与显名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差异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隐名股东是实际投资人,通过委托他人代持股权的方式参与投资。他们需要遵守资本维持和不变的原则,不得抽回资金,逃避风险和责任。如果公司股东有出资不足等行为,名义出资人需承担责任,可以向实际出资
确认公司股东资格的原则和依据。形式化证据优先适用,包括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实质性证据指投资者出资行为相关证明。公司章程是判定股东身份的主要法律依据。工商登记并非股东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仅具有宣示和公示意义。股东名册是证权文件而非设权文件,对抗公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