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妻财产的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以免发生争议。
2、对口头约定,如双方承认,或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应承认其效力。
3、约定财产制系规范夫妻间因婚姻发生的财产关系,其约定的内容主要有:
(1)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
(2)约定实行完全共有制,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的财产都归夫妻共同所有。
(3)约定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即部分婚前财产和部分婚后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其余部分为夫妻个人所有。
(4)夫妻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5、对一方或双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如何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内容。
6、对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如何清偿。
7、婚姻关系终止或约定财产制终止时夫 妻财产的清算与分配。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定形式
普通意义上的协议,可以口头约定。但是,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约定规定了特定形式: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言下之意,口头约定无效。因此,“甜言蜜语”中听不中用。
(二)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时的处理
夫妻财产约定不明或者没有约定时,即依法认定夫妻财产的性质。当然,这些规定一般只有在时用得着。
(三)夫妻财产约定一般仅在夫妻之间有效
首先,夫妻对财产的约定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效力能在多大范围内有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般地,该约定仅仅在夫妻之间有效,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除非人知道该约定。
(四)夫妻财产约定对夫妻的担保问题
夫妻财产约定一般不能对抗债权人,即,不能因为夫妻财产约定而免除对债权人(第三人)的连带责任,除非该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如果第三人知道该约定,那么,根据约定财产份额,一方以自己的份额承担偿债义务。
(五)逃债协议无效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协议效力的问题,此处单列出来,主要是因为这种协议很“受欢迎”,当事人也存在误解。为了逃避债务,假离婚,同时约定夫妻所有财产归另一方所有,企图逃避债务,该约定无效。
(六)夫妻财产约定应囊括的元素
除了具有普通协议的元素外,夫妻财产协议还应当具备:被约定财产的属性、财产份额、是否以离婚为生效条件等款项;必要时,可以对方式作出约定。
(七)夫妻财产约定的谨慎性
很多时候,情到浓时,一方(往往是男方)慷慨激昂:所有的财产归对方!说说可以,可千万别形成书面材料。变相的约定包括:一方给另一方,如果该借条具备合法性及基础事实,法院可以支持对方的还款请求。
(八)财产约定不能直接对抗房产证
夫妻约定房产归谁,如果房产证在婚内取得,这种约定当然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夫妻双方在对财产达成了一致的协议之后,就可以采取书面的形式来做一份具备法律效力的约定书,以免后续出现了争议时,可以参照这份财产约定书来进行财产的划分。但双方有时候会采取口头约定,口头约定不能够说是完全无效,但是在后续需要拿出一定的证据证明这个口头约定是生效的。
夫妻债务与出轨行为的法律影响。根据婚姻法,出轨不会导致债务清偿变化,共同债务由双方承担,个人债务由个人承担。夫妻可约定财产归属,书面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出轨行为若符合法律规定的过错行为可能影响财产分割,需收集证据以影响离婚财产分割。共同债务离婚时,需
最新婚内财产协议书的写法及关键要点,包括双方基本信息、婚前婚后财产描述、产权划分、共同债务安排、财产变动条件和离婚财产分割规定。协议需清晰明了、简练易懂,并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同时,探讨了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合法性,即双方自愿、内容合法且具备正常行为能力
离婚案件中一方背叛有私生子时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法院遵循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及女方利益原则、有利于生活便利性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同时,法定孳息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依实际情形鉴别。
财产协议的签订地点和注意事项。要签财产协议,可以选择公证处等地点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对于夫妻财产协议,需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违反国家法规,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同时需注意离婚协议中不应过分强调“净身出户”,避免导致财产分割不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