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罗某与谭某经人介绍结婚。同年12月10日生育男孩谭某洁。婚前,男方谭某在县城购买一套房产,但婚后于2002年7月才办理房产证,并登记在谭某名下。在共同生活期间,由于双方经常吵架,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女方诉至法院,请求离婚。同时,女方认为男方婚前购买上述房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过8年,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法院审理认为,罗某与谭某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准许双方离婚。谭某婚前在县城购买一套房产,系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虽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办理的房屋产权证,但并不改变房屋所有人的性质,因此应认定该房屋属于男方婚前个人财产。罗某主张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理由不成立。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受我国婚姻法调整的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以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的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由此可知,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办理的房屋产权证,但并不改变房屋所有人的性质,因此该房屋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本案中,法院认定该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是正确的。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
婚前财产的认定与分割问题。重点介绍了判断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以及婚前财产不会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同时,对于离婚案件中婚前财产的分割,需要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进行区分和处理。
离婚案件的判决书与离婚证的关系,以及离婚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法律后果。当法院判决离婚并出具离婚判决书时,相当于发出离婚证。文章还列举了准予离婚的情形,并阐述了离婚对当事人身份和财产的影响。在财产分割方面,夫妻共同努力购买的房屋应认定为共同财产,但父母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