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同时,个人财产也有明确的界定,包括婚前财产、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1. 主体: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两性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2. 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3. 来源: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既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也包括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但法律直接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除外。
4. 平等权利: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处分,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取得对方的同意。
5. 推定规则:不能证明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当事人举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也无法查实,法律将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的原则进行。
6. 分割原则: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财产的来源等情况,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7. 死亡处理:夫妻一方死亡时,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分归另一方所有,其余的财产为死者遗产,按照继承法处理。
如果夫妻双方决定进行协议离婚,他们应当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子女的抚养权和共同财产的分割条款。如果双方在子女抚养权和共同财产方面无法达成一致,最终需要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双方之间的权益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一方的工资属于共同财产,共同财产还包括生产、经营的收益等。同时,夫妻一方也有其个人财产范围,如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等。夫妻可以约定婚姻期间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如无约定则适用法律的
离婚诉讼中丈夫转让股权的有效性问题,涉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需考虑股权是否为共同财产,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离婚财产保全的时间限制,包括诉前和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规定和相应措施。
结婚多少年后房子是否属于共同财产的问题,并详细解释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范围、特征以及分割原则等。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房屋是否属于共同财产关键在于购买房屋的资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拥有。同时,还介绍了不属于共同财产的情况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全文旨在帮助读者
假离婚后财产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不同。在夫妻双方未同居的情况下,如果已经办理离婚登记并生效财产分割协议,无法重新分割财产;若夫妻依旧同居,则按照共同财产处理,平均分割但需考虑双方权益和过错程度。同时需注意双方协议优先,法院依法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