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首先偿还所欠申请人的工资和生活费。
1.1.2 其次偿还所欠国家的税款。
1.1.3 然后偿还其他债务。
1.1.4 先满足上一顺序申请人的债权,再满足下一顺序申请人的债权。
1.1.5 如果在同一清偿顺序内尚不能满足所有申请人要求的,则依各人债权数额的多少,按比例分配。
1.1.6 未能清偿的债权,债务人以后偿还。
2.1.1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2.1.2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1.3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2.1.4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2.1.5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2.2.1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2.2.2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2.3.1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2.3.2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3.3 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2.4.1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
2.4.2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5.1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
2.5.2 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2.5.3 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措施。
企业破产后拖欠工资的处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后拖欠职工的工资具有优先受偿权,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和相关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等,破产财产不足时按比例分配。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不同类型公司在解散或破产过程中财产的分配顺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解散时的财产清偿顺序各有规定,包括支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税款和其他债务等。而企业破产时,破产财产的分配则需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然后按照法律
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详细程序和流程,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召开债权人会议、确认破产财产和债权、拨付破产费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破产清算的结束等步骤。清算组由法院指定,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破产财产在优先支付破产费
厂倒闭后赔偿的清偿顺序和分配时限。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社保费用、税款等,破产财产分配额必须在最后分配公告之日起两个月内领取,否则视为放弃。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将按照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