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企业成立时的出资并不能直接确定个人或机构是否成为公司的股东。除了出资,还需要取得出资证明书,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股东名册中,才能被认定为公司的股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在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出资证明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出资证明书需由公司盖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准备股东名册,记录以下事项:
在股东名册中记录的股东,可以凭借该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名称登记在公司登记机关,若登记事项发生变更,应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变更登记的情况下,不得对抗第三人。
股东出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设立公司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来支付创立公司的费用和启动运营。因此,股东可以以货币形式进行出资。所有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总和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实物出资通常以机器设备、原料、零部件、货物、建筑物和厂房等形式进行。
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机构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
公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种是股东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并向公司支付相应价值,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另一种是公司向所在地县市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查批准后,通过订阅合同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规定缴纳场地使用费。前一种方式属于股东的出资方式,但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某些大陆法系国家,股东还可以以劳务和信用形式进行出资,但仅限于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不允许股东以劳务和信用出资。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及如何识别公司人格混同问题。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包括组织机构、经营业务和财产方面的混同情况需注意。要辨别公司人格混同,可通过查询企业信息、收集交易信息等方式寻找证据。对于债的混同风险,可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并及时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股东间没有管理或从属关系,股东大会原则上无法对股东进行处罚。股东完成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后,并不受股东大会决议的处罚。但是,如果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授权,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股东会决议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