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彩礼 > 夫妻财产跟父母财产有关系吗?

夫妻财产跟父母财产有关系吗?

时间:2023-04-23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0947
导读:夫妻财产跟父母财产没有关系,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指的就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所共同获得的一些奖金收入工资等。但是父母的财产的话应当是归属于父母的,所以两者是不能够混为一谈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是父母出资为孩子购买的房产,判决所有权归属的问题时候,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来处理。

一、夫妻财产跟父母财产有关系吗?

夫妻财产跟父母财产没有关系,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指的就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所共同获得的一些奖金收入工资等。关于双方在离婚时的彩礼退还问题,是有法律依据的。

根据规定,判决返还彩礼应当以给付人因给付彩礼造成生活困难为前提。生活困难,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这种困难是一种绝对困难。确实生活困难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给付人为缔结婚姻,全家共同举债,致使家庭背负债务较多;

(2)家庭成员没有固定收入;

(3)家庭成员中重大疾病;

(4)其他突发事件致使家庭生活困难;

按照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给付人对自己生活困难的事由负有举证责任。

返还额度的认定: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3)根据给付人的困难程度,酌定返还额度;

(4)根据结婚时间长短确定返还额度。结婚时间应以实际共同生活时间为标准。

实际共同生活一年内提出离婚的,彩礼可在半数以上酌定返还额度;实际共同生活两年内提出离婚的,可在半数以上酌定返还额度;超过两年的一般不予返还。

(5)根据导致感情破裂的过错责任确定返还额度。由于给付人的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般不予返还。确系因为给付彩礼造成绝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在半数以下酌定数额;因接受人的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可相应酌定增加返还的数额。

二、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目前根据我们国家《民法典》当中明确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包括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奖金工资等相关的收入,还有就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买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可以认定为共同的财产,这类型的财产在离婚的时候也是可以要求共同的分割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没有交房如何认定为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关于共同财产的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屋,即使没有交房,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还包括工资、奖金、生产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婚前财产在再婚后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有约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理权。

  •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文章指出彩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返还,并列举了彩礼的目的性、给付的钱财属于彩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返还条件。文章还区分了婚前附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并强调了彩礼纠纷处理需考虑当地风俗习惯和实际情况。

  •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的彩礼返还条件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关于彩礼返还的条件。包括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解决彩礼纠纷时,应注意是否缔结婚姻关系、离婚为前提考虑返还请求、确保当地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区分彩礼

  • 个体工商户的责任承担

    个体工商户的责任承担问题。个体工商户在法律上对其所负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经营和家庭经营的债务责任有所不同。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个体工商户的债务由夫妻共有财产清偿。同时,在承担债务时,必须保留家庭成员的必要生活费用和生产工具。

  • 起诉,女方不退还彩礼会被拘留吗
  • 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及程序
  • 个人医疗保险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