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涉及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在审理抚养权案件时,以保障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
1. 两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会判给女方抚养。
2. 两到十周岁的孩子,法院会综合考虑父母的抚养能力,包括收入、工作、住房、受教育程度以及子女与父母的感情等因素。
3. 十周岁以上的孩子,法院会征询孩子的意见。
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时,父母一方或祖父母、外祖父母长期与孩子共同生活是一个加分条件。
根据《子女抚养意见》规定,婴幼儿哺乳期一般为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母方生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将“哺乳期内的子女”理解为两周岁以下的婴幼儿。
当父母离婚时,哺乳期内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是,如果母方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子女可以随父方生活:
1. 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合与子女共同生活。
2. 母方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3. 子女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随母方生活,例如母亲的生活环境对子女抚养不利,母亲的工作性质不便于抚养子女,或母亲有违法犯罪行为不利于抚养子女等。
4. 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父方生活,并且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没有不利影响。心理学认为,父母的婚姻关系和婚姻质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一个快乐的婚姻,如果不能,那么就给予孩子一个快乐的离婚。较差的情况是不快乐的婚姻,而最差的情况是不快乐的离婚。父母们不应让孩子在争夺抚养权的问题上再次受伤。如果无法达成协商,最好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他们的分析可能会让你的思维更加理性。
因此,确定孩子的抚养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并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孩子的抚养权。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母方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等情况,子女可以随父方生活。
离婚诉讼中孩子抚养权的改判问题。一审抚养权判决基于孩子年龄和双方条件,在二审中改判可能性较小,除非有有力证据。具体规定依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保障子女权益是审理原则。双方需收集证据证明自身抚养能力和对孩子成长的
孩子抚养权强制执行的法律条件。根据《婚姻法》规定,需已有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且针对夫妻双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行为进行强制执行,而不是直接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执行。父母离婚后仍须履行抚养义务,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起诉追讨抚养费。
抚养权对迁户口的影响,以及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的原则。女方拥有抚养权并不影响迁户口,子女户口与抚养权无直接联系。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抚养权归属,主要考虑学历、工作、收入等因素。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婚姻法》规定共同财产处理原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及上诉问题。调解书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效力待定。一旦双方签字确认,调解书生效,当事人无权上诉。但如果一方有证据证明调解违背自愿原则或违反程序,可在两年内申请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