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家暴离婚证据不足的可能需要承担举证不足的后果。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起诉离婚的,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受到家庭暴力,如果证据不足的,要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当事人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只要符合离婚的条件,一般三个月之内是可以的判决。但是如果离婚案件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能要6个月,也有可能会比6个月的时间要长一些。
1、结婚证、房产证、身份证等
这类证据在离婚诉讼中非常重要,可以说,缺少了它们,当事人往往很被动。不过,这些证据证明目的一般不会因为一方当事人隐藏、销毁证据而遭搁浅,毕竟,这些证据在相关部门都有备案:结婚证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的婚姻状况证明替代;房产证可以在房管局查询;身份证可以在公安局人口查询中心开具证明。
2、银行存单、股票账户等
这类证据跟第一类证据有相似之处:有据可查。但是,这类证据具有自己的特点:对应的权益容易变更、变现。所以,在收集和保存该类证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固定工作。尤其是股票账户,由于股市波动导致帐户市值的不稳定增加了证明难度。
3、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
能够证明一方或双方具备了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是非常关键的,往往也很难收集。其中,证明一方犯罪是比较容易的;证明家庭暴力、赌博等恶习则非常困难。证明重婚比较容易,但是,证明分居或同居则比较困难。
4、过错损害赔偿证据
过错损害赔偿的证据类似于法定离婚理由的证据,但是,在实际效力上往往非常脆弱;甚至,有时候,我们想当然的一些“证据”,到了法庭上,法官根本不予理睬。比如,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辅助其他证据)
如果因为家暴的愿意导致离婚的,是需要向法院提供充分的证据的,因为充分有效地证据是支撑当事人可以获得胜诉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因为证据不足的,法院是有权不对案件进行受理的,如果其中一方对于判决结果不满意的,可以进一步的提起上诉。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和家庭暴力的成因。受害者可通过调解、行政处罚、离婚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法律支持。家庭暴力的成因包括生活压力发泄、社会环境影响、传统男权文化影响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家庭暴力的定义、多样形式以及如何判断家暴的程度。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法律对家暴有明确规定,如《婚姻法》将禁止家庭暴力上升为基本原则,并将家庭暴力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同时,对家暴受害人的救助措施与施暴者的民事法律责任也做出了规定
家庭暴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当家庭成员遭受身体、精神或经济上的虐待时,他们有权利报警求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有劝阻和调解的责任,公安机关则负责制止此类行为。受害者提出请求后,公安机关会根据法律规定对施暴者进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