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应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如果存在遗嘱,则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进行。
遗嘱人有权撤回或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一旦立有遗嘱后,如果遗嘱人实施了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如果存在多份遗嘱且内容相抵触,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
对于存在不同形式的内容相互抵触的数份遗嘱,如果其中有公证遗嘱,则以最后一份公证遗嘱为准。如果没有公证遗嘱,则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此时,自书遗嘱的效力低于公证遗嘱。只有在公证遗嘱未被撤销的情况下,应按照公证遗嘱来分配遗产。
相反地,认为“内容相互抵触的公证遗嘱撤销了自书遗嘱,自书遗嘱的效力自公证遗嘱生效时即行终止”的观点,是对单方面法律行为变更与撤销效力的误读。如果没有公证遗嘱,则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自书遗嘱自然成为存留的唯一遗嘱,即“最后所立的遗嘱”。自书遗嘱的效力也随着公证遗嘱的撤销而自然“恢复”。但这种“恢复”并非从无效到有效的转变,而是从低效力向高效力的转变。
尽管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都是我国《民法典》中规定的法定形式,但从效力来看,公证遗嘱的效力大于自书遗嘱。
根据法律规定,自书遗嘱不能撤销或变更公证遗嘱。要想变更或撤销公证遗嘱,只能通过订立一份新的公证遗嘱来进行。因此,在存在多份遗嘱的情况下,可以首先查看是否有公证遗嘱,若有,则一般按照公证遗嘱来执行。
在我国民事继承的法律法规中,遗嘱继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被继承人可以在生前按照法定的方式自由地表达对自己遗产等事项的处分意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遗嘱只有在立遗嘱人死亡时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关于遗嘱的有效性和失效情况。遗嘱的有效性取决于遗嘱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和财产处分的合法性。遗嘱失效的情况包括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违背遗嘱人真实意思、遗嘱处分无权财产、伪造的遗嘱和被篡改的遗嘱。遗
立遗嘱人为防止遗产继承纠纷,通过见证人和代书人作为见证,订立遗嘱的过程。遗嘱中明确了立遗嘱人的财产情况、处理方式和继承人,并强调尊重遗愿,和平处理遗产继承事宜。此外,遗嘱还规定了一式三份的复制及修改撤销方式。
代书遗嘱的定义和要求以及代书人的资格要求。代书遗嘱必须满足遗嘱人口述、见证人见证、代书人记录等条件,并且代书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是继承人或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人,以确保代书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如何书立有效的遗嘱以及如何选择公证人。针对提问者的情况,建议其根据法律规定选择合适的遗嘱形式进行书写,考虑到妻子的继承权和女儿的财产分配,并且需要注意母亲的遗产继承情况是否处理得当。为了确保遗嘱的有效性,应该选择公证人或律师事务所进行见证手续。同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