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应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如果存在遗嘱,则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进行。
遗嘱人有权撤回或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一旦立有遗嘱后,如果遗嘱人实施了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如果存在多份遗嘱且内容相抵触,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
对于存在不同形式的内容相互抵触的数份遗嘱,如果其中有公证遗嘱,则以最后一份公证遗嘱为准。如果没有公证遗嘱,则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此时,自书遗嘱的效力低于公证遗嘱。只有在公证遗嘱未被撤销的情况下,应按照公证遗嘱来分配遗产。
相反地,认为“内容相互抵触的公证遗嘱撤销了自书遗嘱,自书遗嘱的效力自公证遗嘱生效时即行终止”的观点,是对单方面法律行为变更与撤销效力的误读。如果没有公证遗嘱,则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自书遗嘱自然成为存留的唯一遗嘱,即“最后所立的遗嘱”。自书遗嘱的效力也随着公证遗嘱的撤销而自然“恢复”。但这种“恢复”并非从无效到有效的转变,而是从低效力向高效力的转变。
尽管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都是我国《民法典》中规定的法定形式,但从效力来看,公证遗嘱的效力大于自书遗嘱。
根据法律规定,自书遗嘱不能撤销或变更公证遗嘱。要想变更或撤销公证遗嘱,只能通过订立一份新的公证遗嘱来进行。因此,在存在多份遗嘱的情况下,可以首先查看是否有公证遗嘱,若有,则一般按照公证遗嘱来执行。
在我国民事继承的法律法规中,遗嘱继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被继承人可以在生前按照法定的方式自由地表达对自己遗产等事项的处分意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遗嘱只有在立遗嘱人死亡时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资格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律师可以担任遗嘱执行人,但必须符合无利益关系和不属于继承人的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遗嘱的见证人的限制,包括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等不能作为见证人。
口头遗嘱的效力要件。口头遗嘱生效需满足遗嘱人具备订立能力、处于危急情况、有见证人存在、受益人合法以及遗嘱内容合法等条件。同时,根据《继承法》规定,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且必须有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口头遗嘱失效。
遗嘱对私生子的财产继承问题。私生子可以通过遗嘱继承财产,但遗嘱需遵循《继承法》规定,为缺乏劳动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判断继承人是否符合这一标准的时间点是遗嘱生效时,且具体标准在我国继承法中存在模糊性,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对于不同人群
王先生的遗嘱是否有效的问题。王先生将房产赠与妻子赵女士的书面遗嘱已经成立并完成。然而,小青提供的代书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因此不能被认定为有效遗嘱。最终,小青的继承请求无法得到法院支持。